重庆珍档丨艺术大师徐悲鸿《六马图》《奔马》在重庆哪里诞生?
08-10 08:03:01 来源:华龙鸣家

徐悲鸿旧居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旧址暨徐悲鸿旧居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旧址暨徐悲鸿旧居位于江北区大石坝9村94号,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居原为重庆商会会长、川东慈善会主席石荣廷在1931年建造的公馆,又名“培园”、“石家花园”。1942年徐悲鸿利用中英庚子赔款筹组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在重庆到处寻觅院舍,石荣廷慨然将石家花园内的石家祠堂借与徐悲鸿,作为徐悲鸿和其他研究员的住地和习作画室。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建立后,徐悲鸿聘请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沈逸千、张倩英、张安治、陈晓南、费成武、孙中慰、宗其香等人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在此,徐悲鸿创作了油画《庭院》,国画《六马图》《奔马》《群马》《灵鹫》《墨竹》《山鬼》等作品。1946年7月,徐悲鸿离渝返宁。

徐悲鸿画室

旧址由徐悲鸿旧居与石家花园两部分组成。旧居为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建筑,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楼上楼下各4间房,面阔16.5米,进深7.45米,高5.39米。小青瓦屋面,人字木屋架,青砖墙柱承重,条石基础。画室在居住地左坎下,系条石构成,拱顶。面阔15.83米,进深5.56米,通高3.86米。

中国美术学院办公室

石家花园石屋

石家花园,又名“培园”,为原中国美术学院的办公教学地。主楼为一栋砖木混合结构二层小楼,混合式建筑风格,建筑原为歇山顶,檐角上翘,1950年后改为悬山顶。建筑正立面设有檐廊,房内有通顶壁炉,走道、楼梯、地板全由木料铺就。正屋前为空坝,空坝正中设假山池。坝下有一临江地下石屋,石壁上有“曲径通幽处,石室藏古篇”、“旧书不厌百回读,佳客来时一庄倾”等书法石刻。石屋系沙石结构,内开房屋3间。

黄生芝公馆

黄生芝公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塔坪15号,324医院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生芝,民族资本家,抗战时期曾任重庆市参议员。公馆为一栋砖木混结构二层别墅建筑,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采用非对称式设计,左侧有廊柱,二楼一侧为矩形露台,另一侧为多边形露台,外墙青砖勾缝,坡屋顶,小青瓦覆顶。

blob.png

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

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位于江北区大石坝忠恕沱。1938年3月至1945年,国民政府兵工署为躲避日军轰炸将第十兵工厂迁入江北区境内,共征地1 634.746亩,分别建成厂房、住宅、射击场、公路。1941年更名为兵工署第十兵工厂,其前身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炮兵技术研究处。

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现存10栋建筑,分别为校官楼、职员楼、职员住宅、百货公司、双环餐厅、保卫处、江陵1-114幢(粮店)、商贸区(肉店)、 图书馆俱乐部、山洞车间等。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平房,具有抗战时期建筑的突出特点。

blob.png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旧址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旧址位于江北区五里店长安机器厂内。第二十一兵工厂系南京金陵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于1937年由南京雨花台迁至重庆江北陈家馆后组成, 1938年3月奉军政部令改称为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直隶军政部兵工署。该厂内部机构先后设有办公厅、总工程师室、工务处、会计处、审计处、材料储整处、保管处、职工福利处,厅处下设有业务课19个,另辖重迫炮厂、炮弹厂、重枪厂、步枪厂、制弹厂、药厂、修枪厂、动力厂、火工厂、工具厂等16个分厂及学校、医院、农场等。该厂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产各种轻重机枪、步枪、迫击炮等武器弹药,修理枪炮及制造部分军用器材、武器附件、防毒面具、甲雷等。第二十一兵工厂系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兵工厂,生产的枪炮支援了抗战前线,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blob.png

现旧址仅存2栋车间,同向排列,坐东北向西南,砖木混合结构,墙体和柱体为砖筑,房梁架为木结构,悬山式组合屋顶,小青瓦覆顶,长69.7米,宽16.52米,占地面积1 151.4平方米。

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旧址

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旧址位于江北区郭家沱街道望江铜锣峡峡口,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原系1933年在广东清远县江建厂,1935年12月1日定名为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1936年改名为广东第二兵工厂。1937年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在厂长江杓的带领下,跨越数千里,辎重2 000吨,内迁至江北区郭家沱,1938年5月1日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为避日机,工厂的许多机器藏在山洞里,生产车间设置在人工开凿的隧道中。该地下车间主要生产炮的核心部件、迫击炮、战防炮、野炮。

现存兵工厂车间,沿山体东北——西南方向分布有洞口22个,占地面积大约5 000平方米。洞内隧道互通,地面上约两尺高的排水渠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洞壁为钢筋水泥墙体,该生产车间1939年开始修建,历时4年,1943年完工,是抗战期间国内修建的最大洞穴建筑。1947年由于雨水浸湿,垮塌、掩埋了部分洞口,但其内部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望江厂的弹药库房。

重庆大轰炸死难同胞埋葬处

重庆大轰炸死难同胞埋葬处位于江北区寸滩街道黑石子社区黑石子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半时间里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131次,出动近6 000架次的飞机,投弹11 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万人以上,超过17 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

由于死难同胞过多,当局将无人认领的尸体用驳船运往江北黑石子集体掩埋。大轰炸中大部分死难者,特别是大隧道惨案中的遇难者都埋葬在这里。

国民党社会部第一育幼院旧址

国民党社会部第一育幼院旧址位于江北区唐家沱东风2村371、374号。1941年1月,社会部在唐家沱创办第一育幼院。现存建筑为当年宋庆龄操办的孤儿院,所收养的孤儿全是在对日作战和日机轰炸中失去双亲的孤儿。

旧址现存建筑2栋,建筑规格相同,皆为砖木混合结构二层楼,实用式建筑风格,面阔6.9米,进深8米。建筑四面坡式顶,小青瓦覆顶。主体框架为8根砖柱,原为夹壁墙,现改为砖墙。

原标题:艺术大师徐悲鸿《六马图》《奔马》在重庆哪里诞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