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一个红薯救了他一命 如今他想寻恩人后代道谢
10-10 10:05:1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res01_attpic_brief.jpg

袁顺林说,这里很像那位大娘当初住的地方,具体住在哪里已经找不到了。

近日,家住乌鲁木齐的永川人袁顺林向本报记者爆料,五十多年前,他从永川茶店场经过,又累又饿之际,一位住在洞穴里的大娘救了他一命。如今,他希望找到这位大娘的后人,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一个红薯救了一命

袁顺林是永川陈食人,五十多年前,由于家里贫困,每逢放假,他便和几个伙伴一起,从陈食徒步到茶山竹海挖葛根。

1964年,中秋节刚过不久,十五岁的袁顺林挖完葛根,徒步从茶山竹海扇子湾前往陈食。途经茶店石灶头时,已至傍晚。

“我当时又渴又饿,随身带的干粮也吃完了,躺在一棵大黄桷树下。”袁顺林回忆,当时周围都是农田,伙伴中有几个胆子大的,跑到田里偷红薯解饥。这时,他发现,离黄桷树不远的一个岩穴里居然升起了炊烟。

“我发现洞里有人居住后,连忙跑到那里去,希望那家人能够给我一口饭吃。”他说。

岩洞前后相通,他从山上跑到岩洞背后,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正在洗碗。

大娘看袁顺林又渴又饿,拿出一个盛满水的木瓢,一个红薯,递给了他。

“那个时候的日子苦啊,大家都吃不上饭。”袁顺林感叹,“那个大娘还匀出一个红薯给我,这般慷慨之举,着实让我感动。正是这个红薯和这瓢水,救了我一命。”

多年难忘救命之恩

1965年秋天,袁顺林离开故乡去四川等地当兵,这一当就当了三十多年。

后来因工作调动,他调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如今,他和子孙们一起,定居在乌鲁木齐。

可这件事,一直藏在他心底。

回忆起这段往事,袁顺林说:“那位大娘在我危难时,对我有一碗水、一个红薯之恩,我终生不忘。”

多年后,70岁的袁顺林回乡探亲,再次了踏上茶店这片土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五十多年来,茶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熟悉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修的楼房。

阡陌小道已荒废,新修的水泥马路供人们乘车行走。住在岩洞里的大娘一家早已搬走,岩洞附近长满茅草,已经无法让人正常行走。

“我站在马路边,完全迷路了,不知道要往哪里走。”袁顺林说,“我还记得,岩洞附近有一座名为凉爽寺的寺庙,如今也找不到了。”

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年轻一辈已不知道曾经此地的样貌,唯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能在从儿时的记忆里翻找。

由于不知岩洞里居住的大娘一家姓名,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寻找。

欢迎市民提供线索

记者来到茶店石灶头,袁顺林曾受那位大娘红薯之恩的地方,现已位于永川大安灵英村,岩洞附近只有一条长满杂草的泥巴小路可以到达。

由于附近已无人居住,从山上的马路望下去,山下满是荒芜的杂草,将岩洞掩得严严实实。

山下怪石嶙峋,杂草丛生,已经分不出哪一个是曾经供人居住过的岩洞。

“那家人不知道姓温还是钟,很早就搬起走了,可能有30多年了。”家住茶店石灶头的陈先生已经60多岁,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那一片山还有着一些记忆。

“以前这个地方好耍得很,有很多大石头,怪石、奇石也很多。”他回忆,“那家人住的山洞很大,里面也很漂亮,一家子人都住在里面的。”

说着说着,陈先生叹道:“现在杂草长得深得很,路都没得了,想进去都进去不到了。”

如果你有这家人的线索,欢迎拨打新闻热线966966,告知记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滢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