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重庆大学2018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开幕,这是继2014年召开上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时隔四年,重庆本土教育高地的又一次“头脑风暴”。
除了网友们熟知的“网红”校长张宗益以外,来自重庆大学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等单位的众多国家级、重庆市级教学名师也悉数到场,对重庆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
会上发布了“重庆大学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了“两步走”发展目标。
对于这份计划,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良作出解读:2020年,70%的专业进入国内同类专业排名前20%,工科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和评估的数量达到20个,推进10-15个新工科专业建设,学校整体实力接近或进入世界同类高校的前列;2029年重庆大学建校百年之际,50%的专业进入国内同类专业排名前10%,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会前,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为关注重庆大学本科教育的网友、学子作出解读。
上游新闻:重庆大学举行2018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请问学校是基于什么背景,出于何种考量召开这次会议?
张宗益:201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为高校办好高水平本科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放眼世界,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亦呈现出International(国际化)、Interdisciplinary(学科交叉)和Integrated(跨界融合)的显著趋势;立足中国,我们清醒地看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和杰出人才的渴望格外强烈;扎根重庆,我们深爱脚下这方热土,要为重庆市“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决定在此时举行2018年重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聚全校人心,共同总结过去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直面存在的问题,厘清思路和目标,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举措。这是重庆大学深入领会习近平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的决心和行动宣言。
新闻面对面>>
上游新闻:从2014年召开上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时隔四年,你如何评价重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和取得的进展?
张宗益:从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到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一字之差,体现出大家对本科教学内涵、地位的认识和重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四年,重庆大学努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强办学目标顶层设计、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与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等六大方面工作,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四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4项,建设了一批优质教材和在线课程,多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或荣获重庆市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我校以“学科交叉、能力为重、开放实践、国际视野”为核心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引起与会专家和代表的热烈反响。这些都是过去四年里,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交出的一份份令人欣慰和备受鼓舞的成绩单。
上游新闻:你认为重庆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面临哪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张宗益:从宏观层面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人文渗透”的显著特征。
我国的工科高等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对于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腾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既有的培养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学科分类边界在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中日渐模糊。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残酷的,人才培养的周期跟不上技术进步和更替的步伐,现实世界已经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在工业化时代,重庆大学的传统工科为学校的发展、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目前一些传统学科专业亟待升级和改造。同时,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学校还需要加强理科和人文社科、拓展医科,推动学科交叉,促进文理渗透。
就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讲,我们可能会面临和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传统的学科划分以及由此确定的专业分类能否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组织、制度乃至教室能否很好地保证现代教学的运转?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如何对接现代的学习需求、策略、成果?教师角色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讲授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如何相得益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如何融为一体?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如何互相结合等等。
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杰出人才,如科学大师、思想家、卓越的领导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是重庆大学在迈向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上游新闻:在本次教育大会中提出的“重庆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有哪些突出特征?
张宗益:建设“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是重庆大学本科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战略性行动计划,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有以下显著特点:更加重视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更加强调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更加深化通专融合,重整通识教育体系,围绕“5C”(Creativity,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Continuous learning ability)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精神与探索创新、哲学审视与思辨求真、文化传承与沟通交流、社会认知与合作担当、自然生命与自我塑造五大模块的通识课程,推进“通专融合”。此外,更加关注“产学研教”深度结合,更加突出“多元、多维、个性、全纳”风格特征,更加强化“招生-培养-保障”全过程一体化
上游新闻:如何解读“重庆大学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中国特色重大风格”?
张宗益:重庆大学正积极探索教育之道,努力构建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共性特征。简单来说,“重大风格”就是恪守“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校训,努力开创“多元、多维、个性、全纳”的新局面,并解决好历史与传承的关系,让一代又一代的重大人为“重大风格”写出华丽的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