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当天,唐婆婆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站了起来。
2月25日中午12点50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恢复室里,111岁的唐老太太在多位医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两小时50分钟以前,她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刚刚结束。
术后10分钟 恢复意识
出生于1907年的唐婆婆是重庆本地人,已经是111岁的老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前段时间,右侧髋关节处股骨颈骨折。
2月20日,唐婆婆被家人送到重医附一院,住进了骨科病房,想到唐婆婆年纪太大,如果保守治疗很容易产生感染风险危及生命,专家最终决定为唐婆婆置换右侧的髋关节。
2月25日早上9点多种,唐婆婆的手术开始了,骨科主任黄伟在唐婆婆的右侧髋关节处开出了一个只有8厘米左右的通道,利用微创技术帮助她置换了髋关节,整个手术过程,只有30分钟。随后,唐婆婆被送入了手术恢复室。
手术完全结束后5分钟,唐婆婆就已经开始恢复意识。10分钟,唐婆婆睁开了眼。麻醉科医生开始与唐婆婆交流,“你叫什么名字啊?记得自己多大年龄吗?”躺在病床上的唐婆婆睁开眼,“我111了!”
“手术结束啦,厉害哟,婆婆!”医生连连称赞,唐婆婆摇了摇头,“老了。”
术后三小时 她站了起来
中午1点钟,骨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在多次查看唐婆婆的心跳、血压等各项指标后,发现她恢复得不错。
随后,麻醉科医生主任医师何开华拉着唐婆婆的手,“婆婆,捏紧拳头,再张开。”唐婆婆的双手开始随着何开华的语言,有节奏地握紧张开。
医生们再次评估了何婆婆的各项指标,随后,大家一起帮助唐婆婆站立起来,查看婆婆的肌力情况。
医生们一直不停询问唐婆婆的感受,“身上有没有哪儿疼?”唐婆婆回答,“只有屁股有点。”唐婆婆慢慢站了起来。她开始一直让自己的右腿弯曲着,医生们在一边鼓励,“婆婆,可以站直,你恢复得不错。”唐婆婆最终扶着支架稳稳站住了。
在医护人员的称赞中,唐婆婆眼睛睁得更大了。她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手术当天居然就站起来了。
一周以内就能出院
唐婆婆被送入病房后,医生们再次为她进行了检查,“不出意外的话,她一周以内就能达到康复指标出院。”骨科主任黄伟介绍,人们常说“伤筋动骨100天”,但是,经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骨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的加速康复协作,目前,骨科的手术病人都比传统手术病人的康复周期要快上一倍。
重医附一院从2015年11月开始,由麻醉科牵头,先后联合胃肠外科、骨科、妇科、泌尿科、胸外科、临床营养科、康复科、药学部等组建了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团队,率先在重庆大规模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目前13个专业外科在麻醉科的推动下开展了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基本覆盖了所有外科系统。
据统计,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实施以来,已使两千余名患者受益,与实施前的同类手术患者相比,人均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5天,人均住院费用降低约0.8万元。
知多一点>>
教授编织一套操
让你康复更快点
重医附一院麻醉科主任闵苏教授还牵头带领30余名麻醉科医生和护士,深入各个专科了针对不同专科患者,历时60余天,编制了加速康复外科操,专门针对所有想快速康复、能自主配合的择期手术病人。
据参与创作的医务人员介绍,基础操包括三个方面的训练:上肢运动、呼吸运动和下肢运动。上肢运动有助于增强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促进术后上肢功能恢复,一共包括4小节,分别为握拳练习、屈肘练习、抬臂练习和扩胸练习。呼吸运动有助于训练与呼吸相关的肌肉,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一共包括3小节,分别为缩唇呼吸练习,腹式呼吸练习和哈气排痰练习。下肢运动有助于训练下肢肌肉力量及关节功能,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术后早期下地站立及活动,一共包括3小节,分别为踝泵练习、环踝练习和股四头肌练习。
专业操有5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针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骨科加速康复操,针对腹部、盆腔手术病人的普外科、妇产科加速康复操,针对乳腺手术病人的乳腺外科加速康复操,针对肺部、食管手术的胸外科加速康复操和针对口腔、颌面手术的口腔科加速康复操。专业操都是针对手术部位可能产生的问题局部强化训练,应该在病人完成基础操后进行。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