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一个微小的“零件”脱落,就能引发人眩晕、呕吐,患者在就诊时还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者脑血管疾病,这就是“耳石症”。两年前,42岁的赵先生在耳石症第一次发作时,还以为自己是脑出血,去医院就诊才找到症结所在。
“早上睡醒之后,觉得房屋旋转、头晕目眩,还有恶心呕吐。”赵先生说,当时他去了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后来在耳鼻喉科被诊断为“眩晕症”。给赵先生诊断的徐万红医生表示,耳石,并不是耳朵里长了结石。人耳朵最深的那部分叫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维持平衡。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的碳酸钙结晶就是“耳石”。“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落,从而刺激前庭神经,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
以前,人们认为晕车、晕船等不是病,事实上,眩晕人群耳石症发病率高。相关数据统计,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三大门诊就诊症状之一,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
据徐医生介绍,眩晕主要分为前庭性与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可分为前庭周围性与前庭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梅尼埃病、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些属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如果到达脑桥、小脑、丘脑、皮层,这种眩晕属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比如常见的前庭性偏头痛。而很多人既有头晕,又有头痛。医学上把“耳石症”叫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患者多为40-60岁。其特征症状表现为病人自觉天旋地转,眼珠震动,头重脚轻,脚步漂浮,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持续时间很短,少则数秒,多则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很多眩晕患者就诊时,总担心自己是心脑血管出问题,辗转于各个医院、科室,花费金钱不说,还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徐医生说, 以耳石症为例,其最普遍也是最实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法复位。通过诱发眩晕观察眼震,医师确定患耳在哪一侧,然后进行手法复位,整个复位过程仅需几分钟。徐医生提醒,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加重病情。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实习生 段艳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