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江津塘河古镇:地方望族的历史记忆
07-24 19:42:56 来源:重庆地理地图微信公众号

1.webp.jpg

和重庆大多数古镇一样,江津塘河古镇曾因水而兴,绕镇流过的塘河,给这里带来过巨大的财富。

古街、石龙门庄园和廷重祠,如同古镇的历史标本,保留着百年前那个堆金积玉之所的辉煌。

2.webp.jpg

一个小镇的诞生

从贵州习水发源来的两条河,在四川合江县汇合后朝重庆流去,最终在白沙镇汇入长江。

河流实现了高原山区到深水良港之间的沟通,人们利用河流将货物往来交换,这条河便是塘河。

塘河过了合江县境,一改之前的湍急,河道平缓宽阔,两岸地形颇像八卦双鱼,走成了S形。

3.webp.jpg

船工们看这一段河宽地平,便把这里当做中转码头,在岸边修建了王爷庙供奉河神。

住在周边村庄的几户人家,见每天有船工运货歇脚,于是搬来河岸居住,顺带做点小生意,塘河古镇由此初具雏形。

4.webp.jpg

王爷庙门前的香炉

弄潮儿来了,机遇还会远吗

明末川渝屡遭战乱天灾,人口锐减,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开始了。

祖籍湖南的陈氏两兄弟,拖家带口进入川渝地界,他们选择在四川内江安家,由于所得田地较少,其中一族折回重庆,在塘河的石龙门村找到落脚点。

安家塘河的陈衍凤,种地兼着卖杂货,吃苦勤俭之下颇有结余。

到了陈氏家族第四代,陈家已经从卖杂货升级为贩马,他们不但买下石龙门村不少田地,还在塘河码头边盖了许多房屋用于出租,使临时码头变得更像个集市。

塘河镇走向鼎盛,还在等待一个契机。

5.webp.jpg

咸丰年间,战乱致使淮盐不能上运湘鄂,朝廷只得下令“川盐济楚”。

自贡井盐由沱江到泸州,经由长江运往湖北。

自古长江航运危险重重,为了减少在长江的运输,井盐到达合江县以后,经盐道转运到塘河码头,再由塘河运往白沙镇。

6.gif

盐运促使来塘河镇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寺庙、戏楼、帮会把小镇挤得满满当当,塘河由此变得拥挤起来,成为盐道上重要的中转站。

望族的崛起

陈家五世祖陈宝善早就嗅到了商业气息,组织家人开盐店、买货船,迅速成为塘河镇最大的盐商。

据说陈宝善从自贡购买的盐,占有江津大半市场,因此他也有个“陈半县”的别称。

陈家不停购买田地、开钱庄,同时修建了重庆最大的地主庄园——石龙门庄园。

7.webp.jpg

如今石龙门庄园只剩下当年的三分之二

石龙门庄园耗时十多年修完,共有500多间房屋,院落层层叠叠,祠堂戏楼一应俱全,连木雕撑拱上都贴着黄金,奢华无比。

庄园隐蔽性极佳,不进入山坳,即便相隔几米也看不见庄园,被风水师誉为“龙口地形”。

8.webp.jpg

房檐上的图画还保持着色彩

同样从湖广移民来的王家、孙家,也依靠塘河的盐运成为豪门。

陈家最早修建了码头沿岸的房屋,孙家在场中建房,后边来的王家在上场盖房,古镇就此定型为沿河层叠向上的模样。

9.webp.jpg

孙家还拥有塘河东岸大部分土地,廷重祠是孙家修建在五燕村的一处祠堂,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主要用于孙家人平时看戏、祭祖,及族中子弟读书用。

孙家祖籍江西,先迁往湖北,又迁往重庆,所以廷重祠在修建上,有江西常见的平脊重檐封火墙,还有湖北流行的观音兜封火墙,建筑又采用了川东民居简洁、雄浑的风格。

10.webp.jpg

廷重祠的戏楼

与陈家、王家不同的是,孙家十分注重教育,历代出了许多读书人,其中代表人物孙镜清,曾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

而王家后人不思进取,卖屋卖田用于挥霍,很快家道中落,连像样的房产也没能留下来。

11.webp.jpg

廷重祠主梁上的铭刻

解放后,陈孙两家的田地庄园被分给了农民,族人也从小镇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中。

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才是决定事态成败的关键。

塘河在盐运中,地理位置上占有绝对优势,而豪门的创造者们,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眼前的机遇,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财富神话。

12.webp.jpg

古镇常见的白菜雕刻,意为“百财”

原标题:塘河古镇:地方望族的历史记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