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遗美食就是一个故事
浓缩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习惯
今天
让我们走进“舌尖上的渝北非遗”
感受它们的魅力吧!
翠云水煮鱼
水煮鱼是一道风靡全国的美食
而它的诞生地正是重庆渝北翠云
水煮鱼的做法看似简单
但要把花椒、海椒的麻辣味儿
用油煎出香气也并非易事
水煮鱼的鱼片大小、用油多少也大有讲究
动图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当一盆椒多盆大鱼肉多的水煮鱼端上桌
首先会从气势上压倒你
初入口,又麻又辣
酣畅淋漓之后却是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原来在它粗犷、火辣的外表下
别有一番侠骨柔情
动图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2007年
渝北区被中国烹饪协会
授予“中国水煮鱼之乡”称号
2009年
江湖菜“水煮鱼”
被列入渝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重庆的美食江湖
渝北翠云水煮鱼的传说还在继续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洛碛“水上漂”豆花
说到洛碛镇“水上漂”豆花
在拥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洛碛镇
可谓家喻户晓
在渝北也是小有名气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水上漂”直接在瓷碗点制
一块豆花就半漂半卧在土瓷碗里
软软地飘出阵阵热气
因而被称为“水上漂”
“水上漂”吃法也很有讲究
要想把这一夹就散的嫩豆花吃到嘴里
那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把豆花放进调料碗碟里
蘸上麻辣鲜香的调料
放进嘴里
豆花入口即化
再加上各式调料在嘴里缠绕纠结
便是一场声色皆茂的舌尖盛宴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北小面
俗话说
小面的佐料是精髓
油辣子是灵魂
油温、用量、手法、顺序等
每一个方面稍有不同
都将影响最后的味道
因此有千店千面的说法
动图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与其他小面店不同的是
北小面始终坚持传统工艺
17种调料中除了鸡精味精
其他全部为手工制作
因此北小面的油辣子
辣而不燥,颇受食客欢迎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刘记永吉盐水鸭
刘记永吉盐水鸭历史悠久
制作方法可追溯到260多年前
利用低温熟煮的煮制过程
使得盐水鸭的嫩度达到最佳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盐水鸭选用的是
潼南产吃粮食、喝泉水长大的放养鸭
这样的鸭子做出来口感好、不肥腻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而调料也极为重要
桂皮要选云南高山上产的、八角要选缅甸的
几十种香料
均为纯天然香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品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茨竹青椒鱼
青椒鱼是茨竹镇的招牌菜
渝北“茨竹青椒鱼”作为一种民间鱼加工食用做法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当地优质青椒
成为当地一种餐饮的文化表现形式
据《江北县县志》记载
茨竹青椒鱼做法在清朝时期就开始广为流传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鲢鱼、草鱼也是农家粮食养大的土生鱼
茨竹青椒鱼用独特的配料
颜色碧绿,味道清香
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
青尖椒和青花椒更让人辣得痛快
麻得过瘾
茨竹藠头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茨竹蕌头是重庆的传统名特食品
其种植和加工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
在清代它是清廷指定的进贡食品之一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茨竹蕌头口感嫩、脆、酸、甜
并略带辣味
具有健脾开胃、去油腻、增食欲作用
因而在清宫中留了
“久吃龙肝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蕌头”的赞语
土沱麻饼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土沱麻饼又被叫做拗锅酥皮麻饼
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
2014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烤麻饼用的工具是一口平底锅
锅上面放了一口拗锅
把做好的麻饼放在文火(阴火)上烤
再用拗锅在阳火上烤
一阴一阳火烤出来的麻饼
老远就能闻到沁入心脾的麻饼香味
龙兴龙筋豆干
民国初年
龙兴古镇龙藏街中
一位黄姓老板开起了一家冷酒馆
其下酒菜豆腐干绵扎香醇
远近驰名
一天到晚座无虚席
后将店起名“龙筋豆干坊”
后来黄氏祖孙传承手艺,改良做法
造就了这百年老品牌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龙兴龙筋豆干咖啡色的外表
足以令人爱不释手
切面洁白的豆干伴着星星点点花椒末的鲜明
不断激活你的味蕾
咬一口
回荡在唇齿间的咸香与甘甜
将心中的爱意缓缓升华
图源 | 渝北文化旅游
赶紧行动
去寻渝北非遗美食吧
原标题:舌尖上的渝北非遗,看到都想流口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