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发布消息,从2月22日起,北碚区博物馆下属的北碚区历史文化陈列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正式恢复开放,市民可按照要求线上预约参观。
如果你暂时不便走出家门,但又想要逛馆,不要急!北碚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北碚区博物馆推出#用耳朵听见历史#活动,通过音频、图文的形式让你在家就可以游览博物馆的精品馆藏,倾听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今天,为你奉上第一期节目,告诉你北碚得名的由来——
生活在北碚,却未必明白北碚地名的来由,特别是“碚”字难以释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想查查“碚”的意思,字典却写着“例如‘北碚’,地名用字”。
方志的解释是说“北碚”的名称在清朝的书籍中就有过,但有过不等用在当时就启用,至于名称中“碚”的意义也解释得十分模糊。
清代地方志典籍记载今天的北碚属巴县管辖的一个场镇,其地名有“北碚”“白背”“白碚”等不同称谓。比如乾隆《巴县志》记载的有“北碚”“白碚”,道光年间的《四川分县详细图说·巴县图》标注的则是“白背场”,嘉庆《巴县志》记载的有“北碚”和“白碚镇”,同治《巴县志》记载为“白碚镇”。
综合分析历史信息,不难发现北碚名称有“白背”“白碚”“北碚”等不同称谓,其中的“白”“背”指向了嘉陵江中的白鱼石。
白鱼石是大自然赋予北碚的独特地标。在北碚庙嘴下的嘉陵江岸,一段270米的石梁延伸入江,形似一条大鱼横亘江中,石没水中,宛如鱼的脊背显露江中。
对于白鱼石还有个神话传说。北碚的会龙溪,泥烂水深,行人难过。有一渔翁终年背人过溪,感动观音菩萨,她化作美女来到溪边考验渔翁。当渔翁把她背过溪后,她现出真身并送给渔翁一条彩带,并叫他某月某日,将彩带背拉过溪,但中途切莫回头,一旦拉过溪,彩带就将变成一座桥便于人们行走。渔翁得到彩带,心想把桥架在会溪上,不如架在嘉陵江上,更能方便百姓。到那一天,渔翁就将彩带头拴在嘉陵江庙嘴岩石上,头背在肩上,踏着奔腾江水直往对岸东阳镇(现为东阳街道)拉去。开始十分轻松,但江面宽阔,彩带越拉越觉得紧,眼看快要拢岸,渔翁硬拉不动,又怕拉断彩带,便回头一望,结果,渔翁和彩带都变成了江中巨石。
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洪良品撰《巴船纪程》,谓:“岩石随水曲折曰碚”,而白鱼石正是“石梁突出江水,水随石转,曲折迂回,正如其形”,北碚位于渝州之北,故曰“北碚”。
从一块石头到一种方言,从一个文字到一段语音,北碚地名的由来源远流长,它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也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几许深邃的内涵。
温馨提醒
从2月22日起,北碚区文化馆、北碚图书馆、北碚区博物馆(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北碚区美术馆恢复对外开放。各场馆实行实名预约制,并实施入馆人数适时控制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入馆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原标题:【耳朵听历史】北碚的名字怎么来的?进来一听便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