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 | 卢作孚、老舍、梁实秋……他们都在这里安过家!
05-18 09:09:34 来源:重庆周边旅游公众号

在字典上,有一个字,没有其他的解释,仅仅代表一个地名,这就是“北碚”的“碚”。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众多革命先贤和仁人志士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界人物纷纷来到北碚。

他们在这里为了理想、信念和事业而奋斗,书写了岁月的华章,留下了宝贵的足迹。他们居住过的地方,更是记录了他们辉煌人生的有形载体。

今天,跟着小喵一起,去推开这些尘封在历史中的大门吧~

说到北碚,就不得不提起这个人——卢作孚。

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他是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和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和“北碚之父”。

来到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转过民国风味十足的惠宇楼,就看到了卢作孚的旧居。

这里既是卢作孚主持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工作的办公室,也是他当时的住所。

绿树掩映中,小楼布满了历史的痕迹。因为卢作孚,北碚这座城市拥有了图腾,青瓦红砖都有深深的呼吸,一草一木都有其过往的传奇。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重庆定居时的宅名。1939年5月,先生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与友人吴景超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雅舍”面积不大,筑在半山腰,简陋,低矮,仅能蔽风雨,又不能全蔽风雨。“雅舍”之雅在于有月光或烟雨入窗相亲,这名字包含着先生高雅的情怀和高尚的追求。1940年,先生在此写成《雅舍小品》。

目前,雅舍六间房子全部为展厅,墙上是图片和文字,下边展柜里是书和一些实物。六间房子不仅装下了梁实秋在北碚的八年,也装下了他一生的经历。

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这幢中西合璧的小房子,是1940年林语堂购买,不久赠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

后来老舍定居其间,常来此的主要有梁实秋、郭沫若、田汉、艾青、光未然、肖红等文化名人。

老舍居住期间,创作了传世的《四世同堂》前两部,以及众多抗战小说、戏剧、散文、杂文、曲艺、诗词和回忆录等各种作品数百篇,近两百万字。

这旧居也代表了陪都时期重庆北碚的人文高地,以及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风骨与中国文化精髓。

在老舍的笔下,该旧居叫做“多鼠斋”,现已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陈列着各种照片及他的手稿文具等,房舍系砖木结构,面积约80平方米,桐荫扶疏,环境静谧。

从屋子里出来往外走,老舍先生的塑像就坐在院里,与寂静相伴。

花园北碚不仅在抗战时期庇护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皆停留于此或在这里办公。

一栋栋风格古朴的小院落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缙云山的幽谷深壑间,留下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邓小平旧居就位于缙云山杉木园东南角上。两栋一幢一楼一底的小楼,前面是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处,后面是邓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书记时的旧居。

院前有一棵邓小平同志在1952年亲手栽植的马尾松,枝繁叶茂,刚劲挺拔,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平松”。

伫立小楼前,身临深壑,俯瞰群山,茫茫如浪,俊逸非凡;远看嘉陵江,宛若巨龙,奔腾而出,气势磅礴。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1950年至1953年期间,在重庆期任西南局第三书记等职,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对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改编,开展清匪反特斗争和西藏和平解放工作,为大西南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位于北碚区缙云山的杉木园,是西南局夏季避暑时的办公场所,贺龙所住的“贺龙园”与邓小平旧居相隔不过百米。

“贺龙园”一楼一底,因势造型,翠竹掩映,景致独特。贺龙主政西南期间,每逢炎夏,就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缙云山办公和居住,处理繁忙的政务。

如今,“贺龙园”已按原貌修缮复原,建成陈列展览馆对外开放。入园石阶前的石门形如两把菜刀相对,象征着当年贺龙以两把菜刀率领农民举行湘西暴动,从此踏上革命征程,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在北碚,先贤们留下的痕迹真是太多太多了,斯人已逝,但他们存在的痕迹,足够我们去缅怀,去追思……

原标题:探寻北碚人文故居~这些历史名人居然都在这里安过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