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 | “白兔井”里并没有白兔,却有……
06-06 17:34:00 来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看到这个题目,你以为我要讲的是“守株待兔”之类的成语故事吗?

哈哈,那你就猜错了噢!今天,我要讲的是“兔子带路”!

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吸引住你了?

你做好准备了吗?那我开始咯!

从前,森林里住着三只小兔子……

呃,错了错了,重来!

1.gif

2000多年前,汉朝皇帝刘邦曾和他的部下樊哙来到我们重庆的云阳县,寻访一个叫扶嘉的圣人讨教“治国之道”。当他们经过当地一处风景秀美处时,突遇一只兔子从树林中飞窜而出,樊哙立马拉弓引箭、一路追击。到达丛林深处后,“嗖”地一下小兔子却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咦,那里怎么在冒烟,什么情况?”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被杂草掩盖的破地洞,“里面是什么?难道是兔子掉进去了?”他小心翼翼掀开石板,“哗”一股白雾气直冲上天,吓得他撒腿就跑,回程禀报。

强大的雾气引来了刘邦,也引来了附近的老百姓,其中就有他们要找的人——扶嘉。刘邦在人群中认出了他,上前表明来意后二人秉烛夜谈直到天亮。临别前,刘邦将“查明大洞”的事交给了扶嘉。

为了探明洞底情况,扶嘉找来三根竹竿用绳子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放到地洞深处。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将三根竹竿连起来呢?难道只是为了增加长度吗?

突然,竹竿轻轻地抖动起来,他迅速地提起,只见竹竿上面粘着一些乳白色的东西。“这是何物?”他用舌尖舔了一下,味道咸咸的,不是泉水,原来是盐!扶嘉和乡亲们欣喜若狂,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盐可是比金子还贵重的宝贝。

那为这口盐井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扶嘉想到,它是樊哙在追赶白兔的时候被发现的,好吧,那就叫它“白兔井”吧。

哈哈,原来“白兔井”里并没有白兔,有的是白花花的盐啊!你说,这是不是“兔子引路”呢?

随后,聪明的扶嘉“顺藤摸瓜”,相继在当地发现了好几个盐泉,盐给这里带来了人气,几年时间这里就形成一个繁华的集镇。人们请扶嘉为这块风水宝地命名,扶嘉说:“刚发现盐泉时,洞口有白色云雾冲天,这是吉祥的兆头, 后来大家勤劳产盐安居乐业,就把这个地方取名叫‘云安’吧”!

当然,对于严谨的考古来讲,这样的故事显然不能代表全部的史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由于“白兔井”的被发现,确实带来了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盐比金子贵重”,绝不是大话!

如果,你还觉得“证据”不够充分,我们再来举例说明:

古代巴国与邻近蜀国、楚国之间的战争,有很多就是为了争夺盐泉;

电影《闪闪的红星》里,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争霸,由于武田所在的甲斐国是山区,缺盐,而上杉所在越后国靠海,产盐,武田方一度因为缺盐,导致士兵战斗力不足惨败;

动画片《黑猫警长》中也有讲到,野猪、河马和大象组成的犯罪团伙偷吃红土来补充盐分的故事。

……

1

生活百科

这些,足以说明盐的重要性。的确,我们的日常饮食,盐不仅是最基本的调料,更重要的是盐当中含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钠,低钠会引发很多疾病,严重的还会死亡。所以,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离不盐。世界卫生组织(WHO) 建议成人每日摄入5g以下食盐可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多食无益!

4.jpg

2

遗址档案

盐的故事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久远,凡是有盐资源的地方,就有早期人类的聚居区、就有古老的原始文化,很多地方更是“因盐而立,因盐而兴”。据考古发现,云安除了“白兔井”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盐井不下500口,可以说整个云安古镇就坐落在盐井之上。“白兔井”是当地开凿时间最早的盐井,也是目前中国发现保存最完整、口径最大(4米左右)的浅口盐井,它见证了重庆地区在中国盐业史上的重要位置。

云安许多的盐井在使用若干年后,或因卤水改道,或因卤水变淡,或因山洪浸灌而被废弃,只有“白兔井”历经2000多年仍卤水丰沛,直到1987年盐厂才停止生产。因为三峡工程的蓄水,“白兔井”曾经沉入了江中,可在2016年因为三峡水位的下降,它又露出了真容,为考古工作者带来了进一步了解它的机会。

5.jpg

3

文物档案

最初,从地洞中汲取的盐水是液体的,称之为“盐卤”。但在使用过程中既不容易保存,也不便于携带。用什么方法来将液体的盐结晶呢?我们来看图说话。

6.jpg

这块位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汉代雕塑展厅》的“盐场画像砖”,为我们描述的就是2000多年前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场景:远处,起伏的山峦“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林中依稀可见飞禽走兽,还有狩猎的人;近处,高高的井架上,站着忙碌“工作”的人。左下角是盐井,那时为了将地洞里的盐水引出来,人们会先用石头将洞口围住做成一口井的样子,然后在井口用木料做了一个八边形的框架,然后在井上搭一个高架,在它的中间横放一根粗大的木棒,中央装置滑轮,再拿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固定在木棒的中央,另一头栓着一个木桶,放到井底后轻轻摇晃绳子使木桶倾斜舀起盐水,再不停地转动木棒使绳子紧紧地、一圈圈缠绕在木棒上,从而将井底的盐水的拉起来了。高架分为两层,每层对立二人,合力提取盐水,居左者用力上提,居右者用力下拉。接下来怎么做呢?我们继续往右看:汲取盐卤通过井口架起的竹筒引流到右下方灶上的五个釜(大锅)内里进行熬制。这个煮盐灶,是不是很特别?方形,大火门,且前低后高。

想一想这样的设计妙处何在?

在熬制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停的搅动锅里的盐卤,这样可以避免“糊锅”,又能让熬制出的盐粒更加均匀。

咦,远处的山路上还有两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好像正背着装满盐的布包向外运输。是不是说明在当时盐除了工人们自己食用之外,还会用作交易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白兔井”老师傅的讲述,再结合遗址的发现,证实当时人们所用的制盐方式与“画像砖”所呈现的劳作场景几乎是一致的,为研究汉代巴蜀地区井盐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这种古老的制盐方式一直从2000多年前汉代沿用到近代。

4

动手感知

盐的发现,是古人对大自然做出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获取;盐的制作,也体现了古人对周围事物不断的思索。在吸取盐卤的过程中,人们用到了很多巧妙的方法,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在我们的身边又有那些物品用到这样的设计呢?

在家找到合适的工具,赶紧来体验一下吧!

原标题:重博课堂|“白兔井”里并没有白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