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细雨绵绵,重庆武陵山区腹地浸透着凉气。
10月13日傍晚,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赶到位于渝东南的黔江,打算次日到沙坝镇采访。
晚上便饭间隙,与曾采访过的金溪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时杰线上寒暄时,聊起了曾令他最不放心的“懒汉”贫困户。
现在的张保清特别忙,当天傍晚喂完鸡食发现一只猪崽溜达未归,时杰打算赶去帮一把。
“懒汉”是怎么忙起来的?记者到金溪镇,跟着时杰去“夜访”。
△晚上9点多,张保清还在忙着洗红薯,为次日的猪和鸡准备食料。
夜灯下的“懒汉”不懒
车到金溪社区,还要向半山上爬,一路上的村舍没有电灯,前方似不远处的山顶有路灯的点点星光。10多分钟后,车开进一个亮堂堂的小院坝。
听到车停的声音,张保清沿着户外楼梯迎下来。他一身迷彩衣,脚上套着深桶子雨鞋,看样子忙得正酣。
“时书记要去哪里?”
张保清这一问,显然是对时杰的夜访毫不知情。
“猪仔没回来,去哪里找?”时杰问。
张保清指了指方向,顺口一答:“不去了,黑灯瞎火的,它自己会回来……”
晚上9点多,下午挖回来的两盆红薯还没清洗,洗完要用机器碎成粗渣,次日一早调食喂养两头猪和260多只鸡。
聊一阵子后,张保清麻利地收拾好杂货间,打着手电去坡地上的鸡棚巡查。屋后一排约20米长的棚舍,全是他自己抽空搭的。
鸡棚里通宵打着暖光灯,他刨松盆里的鸡食,再将水槽加满水。挨着的圈舍是母猪和小猪崽,他要观察它们睡得安不安稳,预防其发病。
“早上6点起来,10点前把鸡和猪喂完,吃饭后再忙地头。”张保清说,这样的作息时间已形成习惯,晚上歇得早也要在10点之后。
深秋的暖灯之下,曾经的“懒汉”已经不懒。
△张保清在鸡棚里忙碌
扶贫干部为他“安家”
“要不是时书记,你们来屋都没法进。”张保清领着我们上楼小坐,一边说一边向时杰表达感激。
房子上下两层,楼上一间客厅、两间卧室、一间厨房,楼下腾出来当饲料房。楼层间石梯相连,安上了不锈钢护栏。
说起张保清,他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这房子是他2016年享受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建的。可建好后两年里,房子里没住人,也没门窗封闭,门前凌乱、杂草丛生,更像是一处“荒屋”。
“过去犯错多,不光彩!”张保清坦然承认,“的确是待在里面(服刑)的时间比在外面多。”
时杰刚被派到社区时,没多久就摸清了社区1746户的底细。
“他是个惯偷,很难悔改。”时杰说,“晓得他在服刑,不晓得好久回来。”
2018年9月27日,张保清刑满释放回家。听说社区有人专门来扶贫,他犹豫了好些天仍没胆子去登门。
“犯错多,怕他不信我,不敢开口要帮扶。”张保清犯愁的是家徒四壁,眼看临冬越来越冷,新房子又没法住。
直到10月15日,时杰在金溪街头碰到张保清。
“接下来怎么打算?”
时杰想听一听张保清的打算,可他支吾半天没吐出几句连贯的话。
“你喜欢摸鸡?”时杰试探他,“送你鸡苗,你自己养行不?”
时杰知根知底,张保清面子上挂不住。他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种点庄稼只能糊一张嘴,一年到头还是穷得叮当响,以前想做点事可缺门路。
“我没办法养!”张保清不情愿,毕竟手里没钱买鸡食。“当时要是有这笔钱,他就可以起头打整房子了。”
时杰给他算账了一笔账,100只鸡养大卖掉再扩大规模,一年可挣上万元。同时,时杰也许下承诺:只要你不走老路,装门窗的钱我也给你想想办法!
就这样,时杰没事就往张保清家跑,一边联系帮扶单位出资,一边请人装门窗让其温暖过冬,同步把养鸡扶上正轨。
2019年春节前1个月,张保清搬进干净的新家。他从姐姐家接回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让时杰看到他有担当的一面。
△张保清手里有一本脱贫账本
脱贫“账本”里的小秘密
打整房子花了多少钱,时杰已经记不清。我们问起时,张保清从里屋掏出一个号码簿,上面乱麻麻地记了不少数字。
“当时缺钱,时书记愿意帮我,为啥?”张保清下定决心好好干,“我再也不能走老路!”
“懒汉”终于有了干劲,一个人架了一片鸡棚,一并搭了几间猪舍。
2019年4月,时杰从单位给他的工作经费中腾出一笔钱,为张保清送了200只鸡苗,还为其争取到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
周边村民也渐渐发现,“懒汉”不但变勤快了,还很会动脑筋。除了种红薯、南瓜、土豆,房后的4亩地还种上正在走俏的魔芋。
当年底,他告诉时杰挣了近4万块钱。没想到,时杰怼他:“你吹牛!”
夜访当晚,张保清对着号码簿上的账目再算了一遍:全年鸡蛋卖了4233元,四次卖鸡分别为3200元、5300元、3800元、15500元;卖掉2只小猪崽,收入3000元;三只羊卖了2800元,总计37833元。
这一年苦干下来,张保清顺利摘掉“贫困帽”。
这本幸福“账单”记得乱麻麻的,从房子安装门窗开始,每笔收益和支出他都有记录。今年收入怎么样?
目前,鸡棚里还有260多只鸡马上上市,全部卖掉可换回约2.6万元的收益。同时,圈舍母猪的6只猪崽也有超过12000元的收入。
“明年继续养鸡,要养5头母猪!”张保清说不怕辛苦,再努力一把让年收入迈过10万元。
当地适合魔芋野蛮生长,栽下去后管护也不费劲,现在张保清在寻思拓宽栽种面积。
“投入少又挣钱,为啥不干,不就是辛苦点吗?”张保清说,在养鸡和猪之外,他时常在琢磨还有什么产业适合他。
村民路过他家门前,主动跟他打招呼的多了;曾恨他不成器的姐姐,主动拿出钱支持他养鸡……
“账本”里有组数字,是他未来5年的“小目标”,他说要等实现了再说,否则真成了“吹大牛”。
张保清的脱贫“账单”,将越填越满。
△2019年张保清从时杰手里拿到卖鸡的钱款。
记者手记
“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今天(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只剩最后75天。
为啃下剩余“硬骨头”,攻克最后的堡垒,重庆目前正在开展“收官大决战”,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不漏一户。”
要实现这个承诺,关键要让贫困群众“富起来”。这个“富起来”不仅仅是让“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脑瓜子”动起来。
曾经的懒汉张保清,因缺内生动力,走上以偷为生的歧途。然而,在扶贫干部的真情热捂下,“硬骨头”被啃下,现在的张保清已然脱胎换骨。他告诉时杰,不用再靠低保兜底了。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李琅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