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一批优秀新闻记者和作品获表彰
11-09 07:05:0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11月8日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11月4日,市委宣传部、市记协举行重庆新闻界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暨重庆市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首场巡讲,会上表彰了一批获奖作品和先进个人,并揭晓了第十一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奖名单。

会议通报表彰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重庆获奖作品和个人,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宣传重庆好新闻奖”、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获奖作品,第十一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奖个人,并向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重庆有7件新闻作品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其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融合创新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获评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54件作品入选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宣传重庆好新闻奖”;353件作品获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陈钧、王蓉、熊远树、刘勇、连新民、郭金铭、陈臣、佘振芳、丁政义、李小华等10人获第十一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座谈会上,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华龙网编导冯珊,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华龙网总裁、总编辑周秋含,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获奖代表、重庆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恋,第十一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代表、重庆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陈钧分别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获奖心得和工作体会。

会前,还举行了重庆市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首场巡讲。重庆日报记者谢智强、华龙网记者周盈、重庆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连新民、南岸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明威、巴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侯玉玲、石柱县新闻中心记者游凤,分别从勇敢逆行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抗洪一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方面,讲述了忠实践行“四力”的生动故事和在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所想。

当天,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还举办了重庆新闻界第五届迷你马拉松赛、趣味嘉年华等活动。11月7日,重庆卫视播出了市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专辑。11月8日晚,主城区解放碑商圈、两江四岸主要楼群大屏打出记者节祝福语,向全市新闻工作者致敬问好。

第十一届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简介

陈钧

陈钧,男,39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中共预备党员,从事新闻工作16年。

他采写了1万余篇新闻稿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次;全国省级党报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重庆新闻奖一等奖5次、二等奖16次、三等奖8次;其他行业新闻奖5次。其中,采写的《“陆海新通道”背后的重庆探索》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昌元化工力压美国百年老店掌握全球高锰酸钾定价权》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多次被评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被评为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他采写的《抗疫一线的那些党员们》《重庆主城首批患者治愈出院》等战疫一线报道坚定了重庆人民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陆海新通道”背后的重庆探索》《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启动》等报道展现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果;邢家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系列报道,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助推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当选了2019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王蓉

王蓉,女,44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慢新闻频道副总监,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20年。

她采编了上千篇新闻稿件,作品曾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其中,2019年采写的新闻通讯《上甘岭英雄自愿护林40年》《79年情书只为一人赋》分别获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一等奖、三等奖。曾获得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重庆晚报创立慢新闻时,已任中干5年的王蓉带头回到采访一线。在其担任重庆晚报慢新闻采访团队负责人期间,策划了上百件有感染力、传播力、接地气的新闻深度报道。每年,慢新闻都有十余篇深度报道全网阅读量过亿,慢新闻率先发掘的先进人物杨雪峰被授予公安部一级英模,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首发的《88岁拾荒校长捐百万助学》中的校长吴定富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熊远树

熊远树,男,50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编委、重庆晨报副总编辑、上游新闻重庆频道总监,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25年。

他采写了3000多篇新闻稿件。他策划并编辑的《周克华被击毙号外》获得2012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采写的《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五个“一”》获得第二十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策划并采写的“陆海新通道”特别报道《西部兄弟齐携手共筑开放新通道》《共和国记忆》分别获得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二等奖。

他采写的通讯《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五个“一”》是2016年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重庆最早关注驻村“第一书记”群体的新闻稿件;策划并采写的“陆海新通道”特别报道,联动西部七省区市主流媒体聚焦“陆海新通道”,作品在8家媒体同步亮相,形成同频共振,仅新媒体传播阅读量就超过2亿人次。

刘勇

刘勇,男,50岁,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财富频道首席记者,从事新闻工作23年。

他采写发表了上万篇稿件,其中,大量作品系财经类独家和深度报道。作品曾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其中,作品《海外渝股的涅槃之路:再造价值》获第十九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为首篇反映海外渝股群体生存的深度调查,获各界好评;《23.85亿元嘉士伯入主重啤》获第十四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系反映该事件最深入的报道。

  他作为专家型记者,从2009年起参与编制《渝股财富报告》,见证了重庆资本市场和民营经济成长。策划组织并报道的大型公益活动“走进重庆上市公司”“收藏鉴宝”以及股民免费法律援助等,受到市民欢迎。他多次获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先进个人及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在媒体融合方面,他与时俱进,作为新媒体记者,提供了大量独家有价值的稿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疫情期间仍深入上市公司采写报道,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连新民

连新民,男,37岁,重庆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主任记者,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12年。

他扎根新闻一线,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他获得重庆新闻奖25项,其中一等奖11项。一等奖代表作品有《保护卧佛》《英雄试飞员“八一勋章”的背后》《荣昌小伙儿见义勇为为救人右腿截肢》《重庆T3航站楼通航直播》《中国政府医疗队驰援尼泊尔特别报道》等。此外,他还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公开发表新闻专业论文达20篇。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和上海世博会,都留下了他采访报道的身影。2020年1月26日,他逆行前往湖北孝感,成为第一批、也是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坚守时间最长的重庆媒体记者之一。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制作的视频新闻超过90条,其中单条新闻全网总点击量高达580万次。《孩子不哭妈妈打完病毒就回来》《党旗下的庄严宣誓》等报道,极大地增强了渝鄂两地人民联手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郭金铭

郭金铭,男,39岁,重庆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高级记者,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13年。

他扎根基层,采写了约3000篇新闻稿件。他获得重庆新闻奖31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的代表作品有《代表访谈:走进北京演播间代表谈报告说体会》《小男孩驾童车高速路骑行路遇记者冒险施救》《石桥铺赛博数码广场凌晨突发特大火灾》等。2017年,在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新闻界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获得优胜选手称号。

2020年1月26日,他随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湖北孝感,采访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驻守前线两个多月,是在湖北坚守阵地时间最长的重庆媒体记者之一。2016年参与“逐梦他乡重庆人”大型融媒体报道,前往非洲五国,在枪炮掩护下采访众多重庆人的奋斗历程。2013年参与“感知中国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媒体特别行动”,从重庆出发,自驾前往德国,在一万多公里行程中,报道中欧班列(渝新欧),为建设“一带一路”作出突出贡献。

陈臣

陈臣,男,44岁,重庆广电集团广播交通频率记者、主持人,从事新闻工作22年。

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2次;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1次;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奖二等奖3次;重庆新闻奖一等奖5次、二等奖16次、三等奖6次;重庆广播影视奖一等奖16次、二等奖4次。其中,作品《陈臣访谈——生命没有终点》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全国首家共享单车倒闭,重庆悟空单车退出市场——共享单车高速发展下的困局》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策划组织的独家报道《开县到重庆800里生死营救》,用新闻直播报道的方式,集合多支社会力量为年轻的大学生争取生命救援的时间,救援事件中的参与者出租车驾驶员鄢代平通过陈臣的新闻报道成为世人熟知和敬佩的平民英雄,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曾在天源化工厂氯气泄露、5·12地震、7·17洪水、成渝高铁通车、重庆机场T3航站楼开通等重大事件中担任采访、直播工作。

佘振芳

佘振芳,女,38岁,华龙网首席记者,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14年。

她采写稿件超过两千篇,参与策划报道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1次、重庆新闻奖一等奖4次、重庆新闻奖二等奖8次、重庆新闻奖三等奖8次。其中,《微纪录丨时隔47年的两场追悼会》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山河已无恙英雄魂可归——送烈士回家传承红色基因》《见证盛典这一刻丨刚刚,“魅力重庆”彩车亮相天安门展现重庆新时代面貌》获得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

每年的全国两会、重庆市两会、智博会等重大活动,她都承担主要报道任务。2017年随重庆市政府组织的“感知中国•重庆篇”活动前往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地,在每天满满的行程安排中,利用晚上时间写稿,七天采写十余篇报道,讲好了重庆对外传播故事。新冠疫情期间,她放弃回湖北老家,投身到抗疫宣传报道中来,主创的《重庆:待春暖花开,我们再看车水马龙》在全国朋友圈刷屏,在海外华人群广为传播。

丁政义

丁政义,男,47岁,渝中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总编辑,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27年。

他担任主创和参与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励。创作完成了重庆首部为22位在世文化名家立传的21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文化名人在渝中》。作品《蔡美歧:带着盲人“看”世界》《致敬好人与善同行》《世纪刻痕》等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连续70余天坚守工作岗位,深入核酸检测实验室等疫情防控最前沿,带回生动现场报道。2020年8月19日,主城迎来重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他主动深入防汛救灾一线,策划采编了大量融媒体新闻作品。他积极投入、创新开展媒体融合工作,渝中区融媒体中心在全市率先组建全媒体采访部,并率先开辟区县报二维码阅读、获得全市首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被评为“2019年度重庆市报业融合创新先进单位”。渝中媒体融合“七融”工作经验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市推广。

李小华

李小华,男,39岁,石柱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中共党员,从事新闻工作15年。

他采写了反映基层民生的新闻稿件3000余篇,每年在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用稿超过100篇。代表作品《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田在重庆建成》用全球视野观察重庆页岩气,助推了页岩气“重庆新名片”的形成;作品《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让大家看到土家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展现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取得的成效。作品《杨德碧:19年坚守赡养亡夫前妻的父母》获第十五届重庆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页岩气开发走进“中国道路”》获第十八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田在重庆建成》获第十九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获第二十三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出击,深入医院、社区、乡镇采访报道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及成效。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石柱西沱镇蹲点采访报道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发回30多篇新闻稿件,在多家媒体播发。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黄琪奥

原标题:重庆举行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我市一批优秀新闻记者和作品获表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