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今年,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四社村民一共领到19800元的分红,这是他们加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一年后的第一次分红。
“‘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11月9日,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渝北区试点探索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成立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简称合作社),整合全区7.9万亩土地,15847户农户变成了股东,实施“双十万工程”,带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一社三部”促生产、流通、信用三大功能有机融合
渝北区创新成立的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通过“一社”统“三部”,在村一级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功能有机融合。
其中,生产合作部聚焦产业发展,统一调度土地资源,主导合作社产业规划、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劳务管理;供销服务部聚焦流通领域,统筹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服务;资金互助部聚焦信用合作,管理运营合作社各类资金,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这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降低“供”的成本、畅通“销”的渠道,还破解了融资贵、贷款难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49个村级合作社已挂牌运营;已建立10个镇级联合社,平均每个联合社服务农户1600户、土地7900亩。
全区入股土地7.9万亩,15847户农民成股东
针对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问题,渝北区以合作社为载体,动员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各类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区入股土地7.9万亩,入股资金3890万元,农民变股东涉及15847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26户。
村集体以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实施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财政补助资金30%—50%持股。合作社可从集体收益中优先提取不低于10%的公积金和不低于5%的公益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解决民生需求等,剩余部分作为农户和村集体收益按股分红。
“土地可以分红,务工还能挣钱。”古路镇乌牛村四组段成芳家3亩地入股后,每年除了2500元左右的分红,夫妻俩在村里务工一年还能挣七八万元,实现了增收。
实施“双十万工程”,打造更多农业精品
由于农村土地存在不少“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渝北区围绕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做文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农村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变,打造更多农业精品。
大盛镇青龙村整村推进土地零改整,全村可耕种土地由原来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昔日的零散地块建起了柑橘智慧果园,种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明显降低。
“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改革,渝北区依托“双十万工程”,推进农业向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拓展,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延伸。2019年,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净收益达1975万元,增长明显。
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原标题:渝北“三社”融合带来变化——农民钱包鼓了 农业精品多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