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76岁的张烨(化名)回到了青海家中,就在几天前,他刚刚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重庆接受了结肠癌手术。老人只觉得手术之后一身轻松,却并不知道,因为他身体的特殊性,医生挑战了结肠癌手术的诸多不可能。
魏正强医生和同事们正在为老人做手术
超200斤重老人要做肠癌手术,让医生犯了难
11月下旬,身患肠癌的张烨从青海赶到重庆,住进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该院胃肠外科副主任魏正强教授第一次接诊时,感觉面前站着“一座山”,“他的体重有119公斤,是典型的腹型肥胖,BMI高达41.81Kg/M2(正常人的BMI一般在18.5-24)。” 老人体重严重超标,血糖、血压已经到了警戒线,还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结肠癌患者,那么可以直接用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来切除病灶。如果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的,为了手术成功,医生会考虑选择开腹手术。但张烨的情况却让医生们难以下手,“他很可能因肥胖导致手术切口缝合困难和术后感染,无法进行开腹手术。
他是病房里的“老小孩”,牵动医生的心
病情复杂,经过多科会诊,专家们决定进行微创手术,手术前通过积极降血糖、降血压、纠正心脏功能、提高肺功能等纠正基础疾病,等待合适的手术时机。
住院期间,老人有时候像个顽皮的小孩。他特别爱喝饮料,这让管床医生为控制他的血糖伤透了脑筋。于是,每次去查房谈话,比他小了半个世纪的管床医生都会刻意板起脸,很严肃地说:“不能喝。”而老人每次总是主动去握住他的手,笑眯眯地用仅会的几个汉语回复:“没问题,没问题。”
在病房的每一天,翻身、更换床单位、换药等等,重医附一院医护人员在医疗和护理技术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让老人感受到了来自汉族同胞的温暖和重医附一院的专业,慢慢地他也主动开始配合各项诊疗和护理,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小孩”。
手术前,魏正强亲自和老人进行了术前谈话。因语言不通,还需要需要借助翻译。他用了2个多小时,格外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等,老人表示了最大程度的信任。
医生在一个硬币大的视野内,花五个小时完成了手术
终于等来了手术的日子,专家们都严阵以待。
为了患者早期康复,避免大切口,魏正强教授采用了预切口(先开小口,后建立气服微创手术的方式),将特制的腹腔镜器械通过四个最长仅为5厘米左右的切口送入老人体内。由于老人的体位难以搬动,加上脂肪的影响,暴露的手术视野非常狭窄,范围可能只有一个硬币大小。
对于一场单纯的结肠癌腹腔镜手术,魏正强一般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甚至都不用切口。但对着这样一场复杂的高难度手术,他在无影灯下一动不动,稳稳地站立了5个多小时。最终,魏正强成功清理了老人被肿瘤侵犯的肠道组及区域淋巴结,并顺利手工缝合了肠道,术中出血仅仅50ml。
手术后第一天,张烨就可以喝水了,第三天就出了监护室。
出院前,这个可爱的“老小孩”特意让人从青海带来了哈达,并亲自为每一位为他病情付出的医护人员献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