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不抛弃不放弃,逆袭背后是无数次突击,他活成了少年时所憧憬成为的“许三多”。
华龙网消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敌人的照明弹划破黑暗,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完成爆破任务……
这是上甘岭战役中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幕,在近日热播的大型革命历史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也将此翻拍呈现在银屏上。剧中,特级英雄黄继光扮演者是来自重庆的小伙张峰。张峰是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战士,虽然从未有过表演经验,但身为军人的他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气魄,短短几分钟,便把观众拉回抗美援朝的战场。随着《跨过鸭绿江》的热播,张峰因此火了一回。谈及拍戏时的感触,他说,当时眼前浮现的是一幕幕军中故事和入伍8年来的磨砺。
不放弃 体能垫底的他去了尖兵连
林海雪原上,冬季比别处漫长。气温达到零下20度,即便阳光偶尔露面,也感觉不到暖意。在冰天雪地的掩护下,一支身穿白色披风的队伍在山道上已徒步了8公里。积雪没过小腿、渗入鞋里、融化……每前行一步,湿冷的袜子便与脚底摩擦一次,直到磨出水泡,水泡再包裹着血泡。冬训,挑战着忍耐的界限。
汗水迅速在防风面罩上集结成冰碴,疲惫掩不住张峰眼里的神采。作为老兵,张峰走在队伍的后头压阵,见有新兵掉队,便加快步子把对方包袱的帐篷卸下,往自己的行囊里塞:“脚磨出来就好了,在这儿当兵这一关都得咬牙挺过去。”
时光回到少年时。15岁那年,张峰的父亲去世,养家的担子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头,“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那时又特别迷《士兵突击》,看到许三多在部队中一路蜕变,我也想体验那样精彩的人生。”
2013年,18岁的张峰从重庆忠县的一个小村庄来到寒冷的北方。没有体育特长,更没有武术功底,第一次新兵摸底测试,3公里跌跌撞撞跑了近16分钟。
“没想到这么差,倒数!”如今已变为能者的张峰有了自嘲的底气。
那时,诺大的训练场上,体能好的新兵比拼格斗、肉搏,一栋6层高的房子,也供他们“上天入地”。角落里,日夜训练站军姿的张峰露出一丝艳羡的神色。
排长安慰道:“那可能都是要去搞武装侦查的,佼佼者要脱一层皮,可危险了。”
没想到,这通安慰反而成了一种不甘和激励,张峰攥紧拳头,开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次突击。
晚上10点半,新兵连一天的训练结束,张峰制定的训练计划才刚刚开始。他模仿起白天看到的动作,把沉甸甸的杠铃举过肩头做连续下蹲。练体能更是练腿力,这个项目将直接影响跑步的成绩。
起初,同个宿舍的新兵见他偷偷加练,担心被落下也紧追不舍。凌晨睡下,早上5点半起,持续的体能消耗,大家陆续退出了这场从身体到心理的角力。从起初只能举5个,到后来30个一组,接连举上6组,肉眼可见的进步激励着这个有些内向的小伙子。
回忆起那段时光,张峰一脸苦笑:“最痛苦的是负重练习带来的肌肉疼痛。”一次,连里突然通知集合,手脚不听使唤的张峰恨不得能从楼梯上滚下去。姗姗来迟影响了集体的速度,身后的埋怨让他第一次感到委屈。
三个月的“加练”,张峰以武装五公里越野第二、单杠第一、理论第二的成绩,被评为“优秀新兵”。那年,尖兵连队——侦察连选了6个新兵,进步神速的张峰成为其中之一。
不止步 训练时保持拔尖的劲头
侦察兵要独当一面、深入敌后,射击、潜水、攀登、格斗……精通十八班武艺不仅仅是发生在电视剧里的传奇。想要在高手如云的侦察连干出一番成绩,张峰再度发起了突击,攻克弱势项目。
第一次接触投掷手雷弹训练,张峰觉得跟儿时在村里扔石头有几分相似。在新兵训练时,他便因为用力过猛,拉伤大臂影响了最后投掷的成绩。
为了“找感觉”,张峰找来扫帚条,就连在食堂吃饭时都反复挥动手臂练习,这根竹棍仿佛成了武林高手的随身武器。餐后,食堂的上空被划出一道道完美的抛物线,这是张峰在用投弹的姿势分发水果。又是一阵嬉笑中的吐槽:“他都走火入魔了。”
2018年,参加集团军组织的侦察兵比武竞赛,昔日的弱势项目成了如今的优势,为他最终拿下综合成绩第一名添一臂之力。在手雷弹投掷比赛中,难度一步步加大。比拼的最后一轮,前方有障碍物看不到目标位置,在趴下和站立的姿势切换中,5秒便要完成一次漂亮的投掷。那一次,张峰成为全场唯一投进4枚弹的战士。
“别人只看到我拿到好成绩,其实我失败的也不少啊。”曾经一次大比武,张峰便止步于选拔阶段。那是一场射击项目的比武,诺大的赛场安静得能听见心跳的声音。45环、47环……轮到张峰上场,举枪、瞄准,手微微发抖。
这段经历,他至今记忆深刻:“42环,几乎垫底!”
此后,为了保证持枪更稳,1小时加练成了日常。把10斤重的砖头当作手枪,手持一次得保持10分钟,他说:“砖头比枪重,如果这都能拿稳,换成手枪时才会更轻松。”
练习步枪射击时,如何快速抬枪、瞄准成为张峰的又一次突击。加练项目又多了一个,反反复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瞄准时间比旁人至少快了3秒钟。
不跨界 出演英雄黄继光感受军人本色
出演《跨过鸭绿江》对张峰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从军人到临时演员,张峰并没有跨界的感觉,反而直言,出演黄继光的过程也是在压力中感受军人本色。
黄继光壮烈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岁出头。剧组试了好几个演员,都不合适,后来干脆从跟组的战士里选。
为何选中张峰?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指导员黄鹏飞一语道破:“军事素质突出,个人形象出众,他的综合能力过硬,没有短板弱项。”
跟训练相比,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张峰感受到重重压力。第一场戏,短短10秒仅一句台词,NG了5次。“为了还原炸点,每一次重拍剧组200多人都得忙起来。”这好似军队里一人犯错全体受罚的场景,张峰心里急。白天恶补影像资料,晚上与跟组的战士们对戏,剧本被他揉坏了三次。
那是拍摄的第9个晚上,戏份也是最为吃重的一场:在战友都牺牲的情况下,黄继光孤军奋战,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零下十几度的冬夜,身着一层薄薄的棉衣,冰冷的血浆道具冻得张峰全身僵硬。他恍然想起那次 “三天两夜”的连队训练,也是一个寒夜,战士们摸着月光行进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空旷的山林只听见树叶沙沙作响。连日的训练,张峰形容:“腰硬得跟钢板一般,走路靠的全是意志力。”
刹那间,他仿佛找到一种共情:“就是死也要爬上这个坡!”带着这种情绪,表演变得一气呵成。片场一片寂静,大家都陷入了情绪里。张峰说:“那一刻,我发现黄继光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看到战友一个一个倒下,那种胆气、那种奋不顾身,让我懂得什么是冲锋陷阵,什么是浴血杀敌。”
由于兵种特殊,张峰的训练任务是神秘的,连母亲徐其菊偶尔也得一个月才能联系上儿子。优秀士官、最美特战兵、优秀狙击手……荣誉背后,看到儿子脚趾严重变形,徐其菊心疼:“那都是训练,给跑出来的。”
临近春节,刚从重庆回到军营的张峰也有自己的打算。张峰直言,过年体能训练也不能停,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当兵,要像新兵一样保持一股劲,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才能随时站得出去。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那时不理解这句台词,现在明白了许多。” 枯燥的训练中,他偶尔还是会想起“许三多”,那样凡事拔尖、始终执着。
华龙网记者 李袅 林楠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百姓故事|“许三多”照进现实 “菜鸟”成尖兵重庆小伙出演黄继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