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刺杀小说家》里的那座“魔幻之城”
04-16 20:25:2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位名叫路空文的小说家很神奇,他写的小说可以影响现实世界。受到小说威胁的反派人物李沐很惊恐,千方百计引诱拥有特异功能的关宁去刺杀小说家,于是关宁来到了路空文所在的两江市。两江市的大江、轮船、江滩、山路、梯坎、老房、黄桷树以及隐约可见的火锅店,都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2019年4月5日拍摄的夜幕下的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带景象。新华社资料片(王全超摄)

“这不是重庆吗?”一些观众一看到关宁在江上乘坐轮船的画面,就不禁惊呼起来。是的,电影《刺杀小说家》的主要外景地正是重庆主城。

重庆本是一座老工业城市,除了长江三峡游览线路以外,说起全国性旅游资源来往往乏善可陈。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视频网站的火爆,却催生了重庆的网红特质,别具一格的山城风貌不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竞相前来打卡,也受到了许多影视剧导演的青睐。《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少年的你》《火锅英雄》等难以计数的影视片,无一不显现着重庆的魔幻魅力。而这种魔幻,就来自它的立体感、新旧对比感和文艺气息。

↑这是2019年4月7日拍摄的重庆城市景象。新华社资料片(王全超摄)

站立之城

魔幻,缘于它的与众不同,缘于它拥有不同于平原城市的三维立体感。

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重庆的很多建筑都建在半山腰或山顶上,远远望去,着实有“站立”之感。站在南山上眺望有“重庆母城”之称的渝中半岛,高高低低的楼房在两江环抱之中错落有致,不少高楼之所以高,靠的不是绝对高度,而是地基的海拔更高。其实,渝中半岛多年以前就是一座山,只是建筑多了、密了,山的特性就变成了城的特色。高楼时代来临前,重庆城遍布吊脚楼,这些吊脚楼凌空而建,仅靠数根木头支撑,从建筑学上讲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现在也成了文物级的宝贝。它们像一个个身着长袍马褂的老人凝神伫立,无声地讲述着神秘的过去。

在重庆,由于不少建筑依山而建,旁边的道路也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有的楼层从这边进就是一层,从那边看就是六层、七层乃至更高层,往往进楼时在山腰,出楼时却在山脚下。在渝中半岛,白象居的建筑传奇可谓令人叹为观止:这片拥有508家住户、24层高的高层建筑群,竟然没有一部电梯,而居民们却在此安居30年。何故?原因就在于“山城”二字。白象居周边有3条高差不等的街道,这3条街道连接建筑群中不同的楼道出口,而各楼之间又有空中通道相连,居民们通过空中通道和不同的出口进出,就能避免爬8层以上的楼梯了。

长江和嘉陵江在朝天门码头交汇,两江四岸把重庆分割成了多个天然组团,各组团之间的交通除了桥梁隧道还有索道。建于1984年的长江索道,最初是重庆市民的交通工具。那时候,重庆主城区刚刚建成一座长江大桥,山路崎岖,两江阻隔,自行车骑不得,公交车又少得很,市民出行只能感叹“蜀道难”。而长江索道,让渝中和南岸这两个主城核心区的市民来往自如。三四十年光景,弹指一挥间,山城重庆一座座跨江大桥横空出世,一座座摩天大楼腾空而起,日渐显现国际化都市的风范。当轨道、地铁、快速公交车联成一张庞大的现代公交网之际,长江索道的公交功能渐渐退化,观光功能应运而生,竟从一个纯朴的村姑变成了时尚的美女。2006年影片《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它越来越火,游客排长队坐索道成为家常便饭。

↑游客在观赏重庆湖广会馆的戏楼。新华社资料片(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尽管长江索道单向车程只有3分钟,但游客眼里的风景却别有风味。从北岸到南岸,虽说穿行于闹市,却如同在两山之间悠荡。先是远处的高楼密密麻麻地尽收眼底,脚下的老建筑也历历在目。快到江边时,有一片黄墙灰瓦的古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湖广会馆。紧接着,车厢开始凌越长江,脚下滚滚江水一路向东。江中有一座大桥,名曰东水门大桥,2014年3月建成,桥上汽车如过江之鲫,桥下轨道列车潇洒穿行。接近南岸时,风情万种的南滨路一览无余。此后,又是一段充满怀旧味道的老建筑。当你还没来得及回味时,铃声骤然响起——到站了。

耳熟能详的轨道穿楼、洪崖洞等景观,也体现了山城建筑的特点。重庆轨道2号线李子坝站与居民楼合二为一,这样的设计本是为了节约空间,但轨道列车进出站台时的奇妙景象却让李子坝站一不小心成了网红,每天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致渝中区政府又在站外的嘉陵江畔专门修建了一个观景平台。而洪崖洞建筑群建成后的近十年间生意惨淡,孰料突然爆红,外地游客竟在这里找到了“千与千寻”的感觉。洪崖洞投资人何永智说:“抖音等自媒体的兴起,让洪崖洞改变了命运。”

“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重庆值得羡慕,他愿意做宣传员,让更多人认识并来到这座可爱的城市。

↑这是古老幽静的黄葛古道。新华社资料片(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穿越”之城

海棠溪位于长江南岸,对岸是挺拔密集的高楼,旁边是双子座建筑喜来登酒店和新颖气派的现代化小区。然而,当你拾级而上、迈出几步之后,一定会蓦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黄葛古道的起点。这里满眼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建筑,到处是打着“豆花”“毛血旺”等牌子的露天餐馆,老板娘不断向过路人招徕生意。你会倏然间心生感慨:这“穿越”来得太快了。

这种“穿越”很有意思,勾起了60后、70后的回忆,也让80后、90后甚至00后颇有世外桃源之感。游客在欣赏人文自然景观时,能够一览市井百态,放慢生活节奏。

沿黄葛古道往上走,就到了敦厚坡。敦厚坡是一段曲曲折折的石板路,两边多为矮旧却别致的民居。有的民居由石头砌成,黄葛树那胡须一样的根张扬地伸展在石墙缝里;有的民居装着年代久远的木门,就像被风雨磨圆的古道石板一样,全身裸露着岁月的刻痕。民居里住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有的在街边缝衣服,有的坐在凳子上刺绣,有的坐着晒太阳发呆。一位老伯,坐在高椅上,将赤着的双脚放在矮凳上,自由得如神仙一般。古道上,时而有挑担的男子,哼着小曲飘过。

如果你喜欢狗,会觉得来到了天堂。这里有宠物狗,更有土狗。它们或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或成群结队地上上下下。靠近时,它们就用温和的眼神与你对视,但当你掏出相机准备拍照时,它们又会摇一摇尾巴溜掉,或扭过头去不再理睬……

这样的“穿越”,在重庆主城并不稀奇。尽管重庆城区在不断扩大,但不少老城区并没有大拆大建,因此不少街巷都保留着“老酒”的味道。在交通要道嘉陵江大桥南桥头,本是一片高楼林立、车来车往、人流密集的繁华地,但沿着路边的石阶走几步,则又别有洞天。这里是嘉西村,重庆市的一个老旧居民区。因为老,所以静。虽然是老社区,但置备了许多木椅和石凳,游客们在哪里都可以落座。一旦坐下来,就可以静静地享受慢时光。鸟儿啾啾地鸣叫,狗儿撒欢,猫儿伸着懒腰,老人慢慢地踱步。一切都是慢的,时间的河仿佛从瀑布的激流中进入了宽阔的水面,即使你揣着一颗急躁烦乱的心,也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在靠近嘉陵江的一隅,或坐或立,人们都能透过黄桷树的阔叶俯瞰嘉陵江和对岸的高楼。下面是重庆车流量最大的马路,无论车声多么轰隆隆,嘉西村就像包裹上了一层神奇的膜,化解了各种噪音的攻击。

如果嘉西村只有这些,那也谈不上多么出众。想进一步参悟嘉西村,只需往它的深处走去,就会触摸到那高贵的灵魂。隐于老楼之中的两座历史名园,陡然间让嘉西村有了丰厚的内涵。一座是特园,系抗战时期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始建于1929年。抗战时期,鲜英做生意赚来的钱成为张澜等民主人士的经济后盾,特园也就因此成了“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民主之家”。郭沫若这样赞美鲜英:“嘉陵江头有一叟,银髯长可一尺九。其氏为鲜其名英,全力为民事奔走。”另一座是怡园,系抗战结束后国共谈判的重要场所。这座别墅所有的外墙都由大青石条砌成,屋顶上有两个阁楼式的窗子,但这屋顶既不是哥特式也不是罗马式,而是缓缓地翘起,墙上的飘窗则呈半圆形凸起状。

在重庆城区漫步,有心的游客经常会有新的发现。南区路是一条弯弯的山路,两边翠竹环抱,绿树婆娑,路上车流如织。沿路下行,在一个急转弯处,道路围成了一个“鱼嘴”。“鱼嘴”之上,翠色之中,有一座碑,东西南北四面均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碑底八面皆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烈士生平。背包客至此,往往会鞠躬致敬。

文艺之城

在重庆长大的导演张一白,把《好奇害死猫》《双食记》《秘岸》等多部影片的取景地选在了家乡。“有山有水,新旧层杂。”张一白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他对重庆城区的理解。

事实上,重庆不少街巷在深邃中抒发着闲适与清幽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文艺范儿”。与南山一江之隔的佛图关,三面绝壁,地势险要,多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张献忠沿长江逆流而上,挥师西进攻打重庆府,首先攻下的就是佛图关。恰恰也是在一度战火纷飞的此间,李商隐写下了浪漫的《夜雨寄北》。

山城的雨天,有着空灵的意境,而夜雨更具诗意。李商隐把巴山夜雨和共剪西窗烛并列在一起,风情万种浓缩于28个字。有趣的是,他是在寺庙里写的这首诗,而这座寺庙竟叫作夜雨寺!夜雨寺,这大概算是最小资的寺名了,可惜寺庙今已荡然无存,所幸佛图关的萋萋芳草与茂密森林依然故我。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冲人夏日寒。”重庆的每一座山,都充满诗意。而重庆的每一条背街小巷,都飘荡着市井气息。

↑行人在美丽的中山四路上行走。新华社资料片(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即使在繁华的市中心,老重庆的碎片依然如珍珠美玉一般,让呆板的水泥森林焕发出不朽的灵性。中山四路是“重庆最美一条街”,这条双向四车道的街上,黄桷树面对面伸展着繁茂翠绿的叶子,几乎将整条街包裹得严严实实。阳光灿烂的时候,树缝间射下斑驳的光影,即使在烈日下,街上也是一片清凉。雨声淅沥的时候,满街的绿叶被洗得更加青翠,远处的建筑也愈发朦胧,透出无尽的诗意。路边的高墙之上,可见黄桷树根天然勾勒出的三幅象形图案,人们随意地想象,却依然难以解释大自然鬼斧神工而成的现代派作品。

在这条车流不息的街上,最吸引人的,当是那些文物和旧居,桂园和周公馆最为著名。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展开谈判。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张治中,将自己的官邸桂园临时让与毛泽东办公和休息。周公馆则是中共南方局旧址,这里有着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不少游客从这里认识了电影《风声》里地下工作者的原型张露萍。1939年,共产党员黎霖化名张露萍,在中共南方局军事组的直接领导下,与工作在国民党军统电讯总台的六位同志组成特别支部。第二年,张露萍等人不幸被捕。1945年7月,张露萍等7人被杀害于贵州息烽快活岭。

在这条通往历史的街巷上,不仅可以阅沧桑、观风景,而且能读懂人生,校正前行的方向。

磁器口古镇,也是重庆的一个代表。在这里,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被岁月踩成了古董;黑顶灰墙的川东民居,一副变了风格的徽派建筑模样。屋子是平民化的,房门由一条条棕色的门板竖列组合而成,白天开业时拆开,夜晚打烊时竖起,很少见到那种精雕细琢的双扇大门。有一段小街,房屋矮小得几乎与人齐高,屋檐伸张得几乎将路面遮住,街巷狭小得只能容两三人并行。这是山城的特色,极少高墙大院,平民住宅空间逼仄。若干年前,这里是真正的下里巴人生活的场所,如今全都成了面向游客的店铺。

走遍了江南水乡的,反而觉得磁器口与众不同;看惯了雕栏玉砌的,反而觉得磁器口的梯坎更有情趣。手里握着串串,一边吃一边欣赏古镇的平民化风光,也不失为一种情调。如果在雨天,游客可以撑一把伞,踩在被光阴磨圆的石板上,看着水墨一样的风景,心里同样会涌起雅致和复古的感觉。

《疯狂的石头》中,“道哥”骑摩托车抢包和“黑皮”最后被骑着摩托车的面包店师傅狂追的两场戏,都借助了摩托车,而摩托车也是重庆“魔幻”的一个符号。影片中罗汉寺门前的“棒棒军”,因为人手一根挑货的竹棒,重庆人把他们叫作“棒棒”,也就是走街串巷、替人挑东西的人。在许多背街小巷,你可以看到“棒棒”们扛着竹棒闲散地飘过,或聚拢在路边打着纸牌自得其乐,有事可做的“棒棒”则满颊流汗地挑着担子,后面的“主人”往往岁数偏大,轻松地跟在路上,夏天时常摇着一把蒲扇。黄桷树大而茂盛,几乎将道路全部遮盖,树荫下的修锁匠、修脚师坐在那里,等待客人的光顾。

近来,重庆又有一条街巷变成网红了,那就是“微改造”后的百岁老巷山城巷。山城巷位于长江对岸的半山上,石墙灰瓦的岁月记忆,让游客流连忘返。

原标题:《刺杀小说家》里的那座“魔幻之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