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特殊教育学校钢琴教室,李斯特的《魔王》在少女的纤纤玉指下流泻而出,弹到激烈处,钢琴上的双手干脆有力,像极了她和命运抗争的样子。
今年18岁的李依燃来自四川大凉山,先天全盲。今年高考,她收到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音乐学专业的offer。
在我国残疾人高等院校中,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门类最全,建校历程最久,特殊教育特征最明显,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李依燃说,她自己更倾向于长春大学,未来还要攻读研究生。
音乐打开看世界的“窗”
“生下一个特殊娃娃,感觉天都塌了。” 李依燃的家在四川省大凉山会理县一个村子里,母亲黄光琼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
6岁那年,李依燃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然而手术失败。医生告诉黄光琼,孩子康复是没有希望了,这彻底打消了一家人救治孩子眼睛的念头。
“小时候只要一听到音乐,她就不哭了,我们知道她特别喜欢音乐。” 黄光琼说,二胡、手风琴、古筝,李依燃都不喜欢,唯独上课时听到老师弹钢琴沉醉其中。
然而,给孩子找钢琴老师时遇到了难题。
“我们没有教授特殊孩子的经验,另请高明吧。”多位老师拒绝收她。后来,校长多次推荐,才有一位老师愿意“试一试”。
李依燃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回家拼命练习。由于手小,又看不见键盘,她的手指不停地在钢琴键上摩擦,小指关节肿了也不吭一声。黄光琼看着心痛流泪,她反过来安慰,“没有关系,我不痛,我一定会练好的。”
最终,她的钢琴作业完成得最好,也感动了老师。9岁那年,她正式与钢琴结缘。“音乐打开了我看世界的“窗”,让我的世界不再单调。”李依燃说。
拿第一拿到“手软”
大凉山条件有限,为了孩子,黄光琼开始了陪读生活。小学在攀枝花,中学在成都,高中在重庆……这一路奔波辗转,李依燃始终保持着对钢琴的热爱,学业再忙,每天也要练习两个小时钢琴。
2013年,她顺利通过了钢琴十级(业余)考试。2014年,她参加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和健全孩子一起比赛,获得成都赛区一等奖。今年3月,她又获得了VIVACE法国国际钢琴大赛重庆赛区初赛青年组一等奖。
获得成绩的背后,李依燃付出了超过常人数倍的努力。
“我们在重庆没有买钢琴,节假日要去琴行练习。” 黄光琼说,从家到最近的琴行,坐车加步行至少1个小时,去稍微远一点的琴行单程需要2小时。学习钢琴的日子里,她风雨无阻,从未缺课一天。
每次去老师家里上课,李依燃总会提前40分钟。她说,“我只有多练习,才能跟上进度,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绝不能落后。”
“我必须考上大学,我前面只有这一条路。”李依燃非常清楚自己今后要走的路,她说,就算钢琴弹得再好,考不上大学她就没有平台。
她还要读研究生
为了考上大学,李依燃拼了命的学习,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一刻不放松。
米若川是李依燃在重庆的钢琴老师,在他看来,李依燃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她的音乐基础和指法技能,和同龄人比有差距,但是她非常有毅力,能够吃苦。”
米若川知道,李依燃一点光感都没有,每一次课后都需要反复听录音,再由老师讲解才能理解和记住谱子,要完成一个作品,她需要付出超过常人数倍的努力。
特别是备战高考期间,参考的曲子对速度、力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李依燃的手在琴键上多次被磨起泡,最后血泡都破了,钢琴上沾满鲜血。“我看着都心痛,但是她一声不吭,她是我从业30多年来,带过最能吃苦的学生。”
“每天晚上,她练完钢琴还要学习文化课,很少在12点之前上床。”黄光琼说,由于太紧张,孩子多次生病。“有时候看到她放声大哭,哭完了又继续练琴、看书,确实太不容易了。”
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4月中旬,李依燃接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录取电话,4月22日,北京联合大学也来电,告诉她被录取的消息,李依燃那根紧绷的神经终于放下了。
“我应该是班上唯一收到两份录取通知的人,长春大学一直是我的理想,今后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 李依燃说,以前她很怕别人看不起母亲,如今她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记者手记>>
李依燃,原名李明,父辈希望她前途光明,重见光明。后来,由于名字的原因,多次被当做男生,这个小女孩决定要换个名字。恰逢那时她生病了,她觉得自己小小的身躯无法承载大大的梦,心中的火苗就要熄灭了,她希望自己依然燃烧。于是,李明变成了李依燃。
这个女孩热情、开朗,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持续为之奋斗,她的坚持,她为梦想做的努力值得每一个健全人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句从小我们就会背的名言,在她身上得到了极致体现。
让我们祝福这个有梦想的孩子,希望她未来一直燃烧,发光、发亮。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