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明确提出:“双减”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今秋开学,重庆市中小学全面迎来“5+2”模式下的课后服务,即学校每周5天工作日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哪些课后服务内容呢?“双减”两个月来,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重庆部分中小学校。
中学开设多元特色课程 男生跳起了芭蕾舞
“大家看一下我手的位置,手要呈弧线,不要太直,要有延伸的感觉……”10月26日下午5点,在重庆三十七中日知楼艺术中心的舞蹈教室里,40余名初二学生正跟随着舞蹈老师学习芭蕾舞的基本动作。这是本学期学校新开设的芭蕾、民族舞蹈社团,不仅受女生们追捧,还吸引来6名男生。
初二9班的张皓森是其中一员。尽管舞蹈团里几乎都是女生,但他丝毫不胆怯,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做每一个动作。张皓森说自己一直很喜欢芭蕾舞,但是没机会学习,现在学校的课后服务有了专门的社团,几堂课下来,他对芭蕾舞有了初步的体验,“学跳芭蕾舞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还让我学会了一项特长!”
重庆三十七中副校长孙皖蓉介绍,学校通过“1+3”的课程模式,在初中各年级开展课后服务,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1”是作业辅导,“3”则是体育锻炼、社团活动、校本选修。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在初一年级实施了“校本选修”,各学科老师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发选修课程。“双减”以来,初二年级开设了爱乐社、室内设计、软陶玩偶等21个社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走班上课。此外,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全校学生还会分年级错峰进行体育锻炼。
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在课后服务时段探索和开设丰富多元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星期一是“悦读会”“疯狂口语角”提升文学素养;星期二是多彩社团活动,有篮球社、生物社、天文社等几十个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星期三是多维选修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开设剪纸、面塑、布艺等民间艺术选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星期四由体育老师组织各种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星期五是农场实践课程,体验劳动快乐。
“双减”实施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将原来的私人定制课程,即“五大书院课程”时间与延时增加的30分钟整合,由原来每周120分钟增加到250分钟,实现了“五大书院课程”天天见。目前,学校已开发了近百门选修课程供孩子们选择,最大限度做到“我选我爱”,一人一张课表。
传统文化进课堂 小学生掌勺学做太安鱼
“双减”以来,重庆各小学校园变得更加热闹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让“课后三点半”变得精彩非凡。
在渝北区宝圣湖小学,每当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校园内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拿着各种学具奔向操场、体育馆、功能室等不同场所。
“同学们,这个动作手部跨度要大一点,这样才显得有气势。”10月27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厅,音乐老师朱玲正在给合唱团的孩子们排练节目,60多名来自3-6年级的社团成员根据老师的要求对着镜子纠正动作。室外练习场上,篮球、羽毛球等课程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成为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渝北区宝圣湖小学教导主任简天凤介绍,每天下午3点半到5点半是学校的课后服务。周一、周三,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秀的师资力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周二、周四、周五开展课业辅导。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了羽毛球、篮球、绘画等特色课后服务活动社团20多个,以及演讲、书法、阅读等班级服务课程。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的课后服务主要有三个板块,分别为作业辅导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兴趣选修,以及体育健身活动。
“我们目前已有5个大类,成立了29个社团,不仅有篮球、足球等大众社团,也有创意动漫、水墨画等新兴趣味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准备。”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德育主任文艳说,“学校立足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形成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课后服务内容体系。”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周一是全校无作业日,延时服务内容为班级特色课程,每个班根据老师的特长开展相应的活动。周二到周五每天有三节延时服务课,分别是语文作业指导+数学作业指导+综合学科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综合学科活动主要以学生们的兴趣为主,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走班上课。”学校副校长刘凤说。
潼南区太安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延时服务中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布袋画是学校的特色延时服务课程,孩子们用不同构图的画面、别出心裁的创意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太安鱼是太安镇当地乃至全国的一道名菜,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学期的延时服务中,学校还邀请当地有名的烹调名师前往学校,为学生讲解太安鱼做法、烹饪注意事项,孩子们拿起大勺,俨然成为了小厨师,烹出的鱼香气四溢。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的延时服务分为四段:辅导提质,培优辅差;社团活动,尽展所长;律动星湖,体能训练;延时看护,书香育人。
在作业辅导期间,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作业,还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挑战台”,如果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又对又快,就可以到挑战台领取挑战题目完成后,获得相应的积分,登上挑战英雄榜。二是“帮帮台”,如果学生完成作业碰到困难,就可以寻求帮助,由老师进行辅导。提前完成的学生也可以申请成为助教,去帮助同学。
老师相互听课切磋 给课堂“增”质量
要真正落实好“双减”,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双减”以来,各学校在为学生们减负的同时,还将重中之重放在了课堂的提质上。
“给学生的减负,对我们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两江新区人民小学教导处主任李辉均说,学校从抓好课堂教育质量、课程管理、备课管理、课堂管理等方面入手,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为提升教师水平,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加强新老教师融合,采用督学制,由特级教师做督学,随时进课堂听课,给老师现场指导课。年级教师也会相互听推门课,相互切磋课,互学互助。“学校正加强推动日常教学回归课堂,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坚持应教尽教,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李辉均说。
在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学校通过对教学采取“可视化管理”,对课堂质量进行把关。“课堂要提质,我们提出了‘启慧课堂’可视化,并坚持‘3H可视化’的理念,实现了备课、教研、上课的可视化,即可以看到、听到、检测到。”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凤说。
“一堂课要上好关键在备课。”为此,学校对老师们提出了“结构化思维备课”,要求从大单元来整体来建构教学,包括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老师们要按照结构化思维,迁移到教学环节中来。思维导图下,还要有详细的教案设计。再通过主题化的备课教研,最后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双减’的本质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首先是抓课堂,每一步做扎实,减轻作业负担、开展延时服务是对它的补充。”刘凤表示,下学期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周边的一些场馆,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让每个学生能够“扬长补短”,获得一种体验,促进其成长。
学生:那些被停掉的兴趣爱好又捡回来了
“双减”以来,各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延时服务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广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这学期,重庆三十七中初二17班的熊沛儒参加了学校的“双语自愿者”社团,收获颇多:“我学会了一些社交方面的知识,还有这样帮助他人,也增强了沟通、交流能力。”
更让她开心的是,她课外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双减’之后轻松了不少,”熊沛儒开心地说,以往周末她要参加数学、英语等学科补习,现在周末不补课了,节假日时间也变多了,“放了假耍得很开,报了很多兴趣班,吉他、国标、声乐,以前被停掉的这些爱好特长又重新捡回来了!”
“现在作业少了,不用放学回家做了,还可以玩我喜欢的篮球,很开心。”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四年级学生杨硕成说,自己每天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都玩得很开心。“之前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一学期少说都得好几千的费用,现在不花一分钱就可在学校接受专业辅导,还有这么多选择。”家长王婧面露欣喜。
“我喜欢唱歌,合唱团老师会教我们许多发声知识,很快乐。”渝北区宝圣湖小学三年级学生罗同学说。家长宋质琴表示,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丰富了孩子视野,无形中也为工薪家庭节约了一笔课外学习费用。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姚兰对此也有同感。“课后延时服务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我不再为孩子的教育盲目焦虑。”她说,这学期,孩子回家后没有了作业,周末也没有校外补习了,小区花园里面听到了孩子更多的欢声笑语。到了周末,班级家委会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会等家教共育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增进了亲子交流。
课后延时服务实现所有学校全覆盖
据了解,2021年秋季开学后,重庆积极推进落实“5+2”课后服务模式,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
两江新区实施“十个一百”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计划,组织专家和优秀教师围绕10个方面,各开发100节精品课程,开设思维训练、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1000余门课程,开展体育趣味活动、师生书画作品展、传统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礼嘉智慧公园、走进智能生产线、走进数字产业园,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经过扩大试点、全面推广、优化提升,两江新区课后服务实现所有学校全覆盖,惠及学生6万人。数据显示,社会对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
为保证课后延时服务质量,渝北区教委把学生参与率、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纳入考核范畴,并搭建全区课后服务展示平台。据了解,自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渝北区各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得到逐步提升,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整体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目前,潼南各个学校都进行了课后延时服务,竹麻编、蜡染等一些传统文化课程也正式走进了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促进了广大师生对传统文化更形象化的感受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学校将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扎根,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潼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市教委负责人表示,2021年秋季开学后,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首先做好作业指导,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不进家门,初中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同时,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