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渠道多了起来新晋海归怎么看?
求职渠道选择更多样
传统的求职渠道多集中于线下。参加招聘会、熟人内推,或是主动上门求职等,这些方式在过去是海归求职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面向留学回国人员的人才政策;同时,国内就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多种原因促使海归人数持续稳步上升。为了满足海归数量持续增长所引发的庞大的求职需求,求职渠道日趋多样化。除了通过传统方式就职之外,许多互联网求职平台也愈加成熟,发展成为海归主要的求职渠道之一。
在众多互联网求职平台中,根据平台性质、功能和服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综合型的招聘网站往往能提供比较全面的企业和岗位信息,而社交型的招聘网站能增强求职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还有企业开通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可提供招聘信息。
多样化的求职渠道涌现,新晋海归面临着多种选择。
互联网求职平台是首选
张澜目前正在英国华威大学攻读商务咨询硕士学位,将于今年9月回国求职。
她表示,互联网求职平台是她首选的求职渠道。她身边许多和她一样的新晋海归也都在利用这一渠道获取求职信息。“与国内应届毕业生相比,应届毕业海归在回国求职时是有一定劣势的。身处国外,我们参加招聘会的机会不多,常常不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的招聘动向,和国内企业联系时也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是利用互联网求职平台,能够即时、快捷地获取相关招聘资讯,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把海量的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直观地呈现,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此外,互联网求职平台与熟人内推方式相比,其提供的招聘信息更为具体;与线下招聘会相比,其能跨越时间、地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供更多信息门类,更好地帮助应届毕业海归做出选择。“互联网求职平台能够清晰、完整地呈现所有的招聘要求,比如需要哪些证书、需要具备何种技能。这些信息一目了然,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筛选判断,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张澜说。
熟人内推可信度更高
近年来,互联网求职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操作更加规范完善,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但同时,通过熟人、社交圈进行求职的传统方式仍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
李伯宸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今年即将毕业的他开始关注求职信息。他认为传统的求职渠道仍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比起互联网求职平台,熟人、朋友更了解我的条件和需求,也更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更高。如果能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推荐,求职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对此,在英国华威大学市场营销与战略专业就读的徐粼涵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秋季招聘还未正式开始,但她已经开始着手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求职的方式,目前她向两家公司投出了简历。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她认为,海归在求职时不要完全依赖互联网求职平台,即使使用也应该持谨慎的态度。“现在,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很多,出现虚假招聘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对于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核实。”
长期以来,互联网求职平台上求职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让求职人员心存疑虑之处。受访新晋海归纷纷表示,随着互联网求职平台的发展,希望其在信息的可信度上能够加以提升,这样才能使众多求职者更加放心地使用。
细数各求职渠道优劣
“招聘会上的企业很多,但通常没有进行分类,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在参加招聘会之前还需要打印很多份简历,这都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另外,参加招聘会的企业面对的求职者数量较多,因而分到每个应聘者的咨询时间十分有限。”针对线下招聘会的求职方式,李伯宸如是说。
“现在,通过互联网求职平台进行搜索得出的结果太广泛了,缺乏针对性。”张澜就此分享了她的经历。“我是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海归,应聘的是较为初级的工作岗位。但当我输入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搜索时,平台经常推荐给我一些经理级别的岗位或者是企业急需招聘的资深人才的岗位,这二者都不符合我真正的需求。所以我希望互联网求职平台能提高数据的匹配度以及信息投放的精准度。”相比之下,通过熟人推荐就职的方式虽然与自身情况匹配度更高,但其在信息的数量和传播效率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互联网求职平台的不足之处,张澜和徐粼涵一致认为,如果能够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量身订做”的求职服务,那么互联网求职平台便能在服务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
徐粼涵还从用户体验方面对互联网求职平台提出了建议。“我有时会使用某些微信公众号获取求职信息,但是这些微信公众号提供求职帮助常常有‘前提条件’,例如需要求职者截图转发。而此过程涉及与后台联系、审核等步骤,通常要等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到答复。”她希望此类求职平台能更多地考虑求职人群的需求,在形式和步骤上尽量简化。
在国家政策激励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下,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总体创新投入水平较高。
投身金融业海归要先给自身把把脉
专业知识加实践经验?
适应能力加沟通能力
王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硕士,目前在中信证券工作。在谈到选择回国进入金融行业时,她说:“刚回国时,我主要从事二级市场权益资产的跨境投资,负责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港股通业务。我所在的团队中多数成员都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在业务能力方面,海归的表现总体上更加突出。”
另外,金融领域也能为具有工科背景的海归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系统工程管理学硕士的秦华(化名),目前在国内某金融公司任职。他说:“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普及,金融行业的创新不断涌现。”在谈到自身工科背景时,他说:“国外的课程设计更加精准,使我能对科技快速、准确理解,并将这些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这是我进入企业后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留学不仅是换一个地方生活、学习,更是在陌生环境中提高自身技能的好时机。这种技能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邵萌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金融与会计管理专业,目前从事国际金融与贸易业务。她说:“对我来说,留学生涯最大的收获在于适应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国际金融与贸易领域受到各国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运行模式繁多,更新速度极快,要求从业者不断地学习,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留学的经历让我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
适应国内职场模式
开发本土人脉资源
谈起回国就业时遇到的困难,王凝坦言:“对于多数海归来说,一方面需要适应国内职场的工作模式,包括和上级、同事的沟通交流,学会更加融洽地相处。另外,业务拓展上需要接地气,要结合国内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在这些方面,海归往往缺乏锻炼,难以快速适应。比如债券销售业务,需要与地方金融平台及投资机构打交道。国内学历背景的金融从业者往往能迅速融入运作体系,业务效率更高。”
在市场部工作的秦华对金融圈的人脉网有着切身体验。“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以境内业务为主,而海归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金融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人脉网就是信息渠道。国内学历背景的金融从业者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他们的人脉资源不可小觑。”
随着国内学历背景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海归回国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但邵萌对此持积极的应对态度,她说:“有短板就赶快填补,发现自己的不足就立刻学习。无论是否为海归,查漏补缺、不断学习都是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
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提前准备资格考试
王凝建议,海归如果决定未来进入金融行业,需要提前做出规划。“多做相关实习,尽量争取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实习体验,以判断自己更适合进入哪类企业。在不断发现和突破自我的同时,找准自身定位。”
邵萌建议:“准备回国进入金融领域就业,一方面需要了解、学习国内现在主流的相关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尽量多关注相关的政策法规。”
秦华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给出了建议。“海归需要提前了解国内金融行业情况,了解国内市场环境和国外不一样的地方,有准备、有针对性地找工作。另外,还需要关注国内企业的招聘时间,不要因为国外课业紧张或自己的疏漏而错过求职季。如果能提早下决心,可以根据求职方向提前准备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资格证明,用以增强自身的求职竞争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