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要求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等非科学倾向,注重过程评估,树立科学的幼儿园评价导向。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去年我国在园幼儿近五千万。近年来,为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先后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在此背景下,印发《评估指南》,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是推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针对幼儿园“重结果评判、轻保教过程”的倾向,《评估指南》提出“聚焦班级观察”的方法,要求连续观察的时间不能少于半日,从制度上保证了评估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师生的互动状况,从而对保教质量作出科学评价。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评估指南》明确禁止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事实上,不仅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超前教育现象,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当有人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他人就不得不“顺势而为”,“剧场效应”就此发生。无论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破五唯”,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还是学前教育阶段的《评估指南》,都是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时代背景下,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具体措施。
《评估指南》的出台,直击当前的突出问题,让民众看见了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为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提供了正确导向与科学指引。让我们以此为契机,踏踏实实地走好儿童教育质量提升之路,共同呵护幼苗茁壮成长。
作者:陈伯青
(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