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为什么薄荷糖中间都有个洞?
04-30 17:25:30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没人知道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薄荷席卷了各色饭馆,但它确实让人在吃完油腻重口的饭菜后,口气清新了不少。也从没有人告诉过我,为什么它上面有非要个洞,说那是放舌头的地方。

为什么席卷饭馆的是薄荷糖不是别的?

因为,薄荷清新口气,不用刷牙。

18世纪中叶时,薄荷在西欧就是种流行的药物,被用来治疗霍乱,腹泻,胸闷,鼻粘膜炎,喉炎,有人还拿它当作麻醉剂使用。后来,也被广泛用于调味牙膏以及清洁口腔。

薄荷最早是药,在薄荷工厂工作的人声称他们从不感冒。

在饭馆前台放薄荷糖也许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早年间,美国人习惯将装有薄荷糖的糖篮放在餐厅或酒店的前台,供客人自取。

《说服力》的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就曾在书中通过实验,建议餐馆取消这一设置,换作由服务员将薄荷糖与账单一同交给顾客,因为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小费。

可是去饭店吃饭的人,好像也不只喜欢薄荷糖。人们喜欢的是免费的东西,只要是免费的就高兴。

为什么薄荷糖上面要有个洞?

最早有洞的薄荷糖并不是在饭馆门口的宝路Polo薄荷糖。

1939年,宝路薄荷糖诞生,他们当时的宣传口号是“The mint with the hole”,意思是“有个圈的薄荷糖”。

第一个这么做的薄荷糖厂并不是它们,是一个叫做Life Savers(救生员)的薄荷糖品牌。

1912年,由于当时的巧克力类糖果在夏季容易融化,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克拉伦斯·克兰,想到可以将硬糖与薄荷结合,这样不仅耐热,而且能为人们在夏季带来清凉的口感,他为这种新型糖果起名“Life Savers(救生员)”。

1917年Life Savers的产品广告

它叫“救生员”,不是救生圈,所以最早的救生员薄荷糖中间没有洞。

中间没有洞的薄荷糖常常卡住小孩的喉咙眼,因此发生了很多“薄荷糖惨案”。有不少孩子吃了这种薄荷糖后,因为咀嚼不当窒息而死。进取心极强的“救生员”糖厂立即改进,在薄荷糖中间掏了个洞。

如果糖果上有洞,即使它存在于喉咙里,一个人仍然可以呼吸。

但是,薄荷糖上的洞,真的是“救生员”创造的吗?更何况掏个洞真的能避免窒息吗?当然没人愿意用儿童的性命去做实验。

于是,核能物理学家罗恩·戴维斯站了出来,试图用数学解释这个问题。“吃糖果时人们感受到的甜度与糖果溶解的速率成正比。”

这个理论解释起来有些复杂,我们试着把它翻译成文字:

人们吃糖之所以能感到甜味,是因为糖果的甜味分子在不断的溶解。溶解的速度与表面积成正比。对于圆形的实心糖果来说,糖果半径基本以恒定的速率下降,这意味着吃到一半时的甜度会降到刚开始的1/4(圆形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而如果是环形,内部半径增加外部半径减小,所以内表面面积增加,外表面面积减少,使得糖果表面积变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圆形实心。

简单点说就是,有洞的薄荷糖溶解起来更快,吃起来比实心薄荷糖更甜。

戴维斯的计算很繁琐,即便如此也没能令所有人信服:薄荷糖体积那么小,我们真的能感觉到实心与空心的区别吗?

在人们争论不休时,一段宝路薄荷糖广告似乎为人解答了疑惑。

这段广告是1988年的宝路广告,画面里,钻头在薄荷糖上钻出了洞,随即,绿色的薄荷粉被喷在了圆洞上。

有一阵,人们寻找更凉的薄荷糖,哪家的糖果更激爽就买哪家。在空心的空洞中额外喷涂薄荷粉,正是增加薄荷糖的有效办法之一。所以,宝路薄荷糖之所以中间有个洞,就是因为制造商要在薄荷糖制作过程中,在孔洞里再涂一次薄荷。

但这真的能解释得通为什么要给薄荷糖打洞吗?这些原因,一个比一个不可信。到了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但生产薄荷糖的厂商却高兴极了,人们越是疑惑,他们的收益越大。一番又一番关于薄荷糖为什么有洞的讨论,让“有个圈的薄荷糖”成了那年的薄荷糖爆款。

人们记住了有洞的薄荷糖,并且只想要有洞的薄荷糖,商人们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产品差异性”。接下来的事,就是看谁撑得更久了。

1914年“Life Savers(救生员)”薄荷糖广告

英国本土糖果公司“救生员”在1923年实现了有洞薄荷糖的批量生产,销售额在1931年达到顶峰——228万包。然而二战的爆发与糖果配给给了英国商人当头一棒。

1934年“Life Savers(救生员)”薄荷糖广告

战后的“救生员”一蹶不振,直到1947年,才重新获得生产许可,在此之前,救生员薄荷糖的销量基本归零。

宝路抓住了战后的机会,努力钻研营销策略,大力推广自家糖果,将“有个圈的薄荷糖”深入世界人民的口中。

1965年Polo薄荷糖广告

宝路终于成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薄荷糖,在2002年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700万英镑。根据公司的数据,每天有3800万颗Polo薄荷糖被生产出来。每秒钟就有160多颗宝路被吞入口中。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每一秒被吞入口中的薄荷糖数以万计。

宝路那句“The mint with the hole”也成为营销专家眼中,塑造产品差异化的经典案例。

薄荷糖的新玩法

来自美国的小乔治将薄荷糖放入大桶可乐中,企图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后座力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结果还没拧紧瓶盖就被母亲发现,被勒令自己洗一周的衣服,科技的巨轮最终卡在洗衣服面前。

墨西哥民众为了薄荷糖选择铤而走险,他们召集了薄荷糖与可乐的爱好者,一起去了大广场。组织者为每个人准备了大桶可乐与薄荷糖。

随着“Tres、Dos、Uno(三、二、一)”的倒数,千人一起用薄荷糖喷可乐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它最终刷新了世界纪录。

2010年8月21号,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2433人利用可乐喷泉的原理(曼妥思薄荷糖放入可乐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使可乐喷出形成喷泉),使现场出现了2433个两米多高的可乐喷泉。击败中国先前的记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可乐喷泉

现在,几乎每家饭店前台都有薄荷糖,它似乎再也带不来差异化福利。有的人甚至因为它出现的频次太高了,抱怨饭店怎么只知道给薄荷糖。即便这些薄荷糖是有洞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看得到没洞的薄荷糖了。

为了制造差异性,商家使尽解数,比如薄荷糖被做成了避孕套包装。还有火锅店发明了这种吃法:进门就餐时就抓一把薄荷糖,在开锅后将它们洒进火锅底料,这样的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原标题:为什么薄荷糖中间都有个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