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创作丨杨元帅 普耘 胡良森的作品
10-07 20:18:38 来源:重庆十方艺术中心

——艺术家在地创作板块

    时间:9月16日—9月28日期间

杨元帅作品:《七彩神树与它的守护者》

1.png

创作现场

杨元帅的作品是从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关注出发,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如信仰)、与社会的关系等。传统中国儒家文化讲的“君臣父子”,体现着老人(长辈)在社会家庭伦理中的重要位置,这一伦理关系被现代化打破,需要我们去修复或重建。如同重庆农耕文化陈列馆一样,面对中国的现代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冲击,农耕文化陈列馆也在极力保存这一文化脉络。

1.png

艺术家杨元帅


普耘作品:《沙发与船》

1.png

艺术家普耘和作品《沙发与船》


普耘认为乡村是一群局外人的桃花源,甚至满足了局外人的殖民情结与想象,未来还可能是珍贵的资源财富,城市与乡村都是各自的彼岸。蔡家岗是众多乡村的典型,正不由自主的被城市化席卷,我们总是主观的认为作为事件主体的他们是多么的不情愿,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大部份村民,城市便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桃花源,都有着各自的盘算。

1.png

《沙发与船》

普耘把蔡家岗附近的沙发集中在一处,拆下有用之物,打造成一只船,船本身具有很多寓意,灾难来临的时刻,船会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造船的材料取自破旧的沙发,希望在没落乡村,主体意识觉醒,自发探索发现乡村的可能性,而不是局外人想象的桃花源,自己的地狱。

 

胡良森作品:《公租房项目》

1.png

艺术家胡良森观察招贴板上的信息

在构思初期,胡良森注意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为了分摊生活的成本,他们大量的集中在一些边缘未经城市化的郊区乡镇。廉价有规划的居住空间的出现一方面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但同时也意味着权力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面管控的开始,这种治理的技术逐渐要求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被数据化,均质化,简单化,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也因如此,他试图以艺术的方式介入这样一个本该复杂的现实当中,挖掘和呈现出每个生命个体真实的遭遇。

1.png

调研与创作现场

在蔡家,通过在两江民居社区现场的考察,从以及结合之前搜集的关于公租房的历史图像文本,通过雇佣的方式接触一位我年龄相当的居住在公租房内的外省青年,与他一起利用各自的知识经验中共同的经验来完成一些艺术项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