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中原,却爱上了山城,与西南政法大学结缘,从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了出色的法学家。在这条漫漫征途中,正是法学,让付子堂人生升华。他潜心于法治理论建设,致力于法治人才培养,深化人权理论与实证研究,推动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带领团队站上国际人权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一路求索,2020年11月,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的付子堂,荣获重庆首届杰出英才奖。
来到重庆这座城
爱上西政爱上法
1981年8月,为了供孩子读大学,中原一位父亲卖掉了全家的口粮小麦。一名身材矮小的少年也终于因此攒齐路费,挤上奔赴重庆的火车,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山大江。西南政法大学沙坪校区曦园(徐梦立摄)
这名少年就是付子堂,被西南政法学院录取时,尚未满16周岁。当年,刚复办不久的西政办学条件异常艰苦,被戏称为“稀烂政法学院”,但对于年少懵懂的付子堂来说,考上大学,就代表着可以住进楼房,可以天天吃白面馒头大米饭,不仅温饱有了保障,还能在图书馆免费看书借书……这种求学时光,何等“奢侈”!于是,伴随着母校同袍的朗朗书声,付子堂铆足了劲儿,一头扎进书海,日日夜夜地 “嚼”法。
(西南政法大学七九级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实践活动)
西政学风十分浓郁,诸多师长都令付子堂受益匪浅,尤其是,黎国智教授领他“结识”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黎国智教授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因为黎教授,付子堂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列宁竟是学法出身。也因为黎国智教授,付子堂决定沉下心,逐字逐句地研读起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啃”的马列经典原著——这就像一场“思想朝圣”,为他带来了“心如澄江秋月,含英咀华”的踏实感。坚持的学术训练扎实至此,方才能炼就甘坐冷板凳的学术习惯。这一切,都成了付子堂学术之路上扎实稳健的无数脚印之一。
研究生毕业后,付子堂留校任教,直至1994年考上北京大学,继续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兜兜转转好几年,他始终难以割舍 “西政情缘”,于1998年应邀再次回到山城,为母校奉献光与热。2002年,37岁的他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8月,付子堂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让 ‘西政精神’成为那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吧,指引大家乘风破浪、高奏凯歌,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西南政法大学2019届毕业典礼上,付子堂讲道,这是他对毕业生的叮嘱,也是对培育自己的母校最衷心的祝愿。
致力法治教育
与学生共成长
与西政结缘,同样成就了付子堂与重庆这座城市的缘分。至今,他已经在山城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光阴,亲眼见证着雾都的发展和腾飞。比如地标解放碑,早由从上世纪 80年代周边最高的建筑变成了最低的建筑之一。当看着一列列轻轨沿江呼啸而过,一座座跨江大桥霓虹闪烁……他由衷感受到:重庆,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当下,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越来越多的英才正在对重庆心向往之,本届英才大会的顺利举办便是不争的铁证。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付子堂认为,新时代英才一方面应感恩机遇良好,另一方面则要感受重任在肩。他期待,以此次英才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重庆成为各类人才向往汇聚、开创事业之地,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法学大道(荆科摄)
谈及如何培育新时代法治人才,付子堂心得颇丰。多年来,他一以贯之坚持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格外喜欢与学生进行学术讨论。“这既是传授也是学习,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付子堂表示,为此,他尤其注重引入多学科背景的师资同台授课。如《法学经典研究》这门课,一大特色就是多师同堂,甚至有“飞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邀请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一起为学生讲授。为协调时间,其定于周日晚上开课,19点开始,常上到23点过……常被学生戏称为“深夜课堂”,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模拟法庭教学实践活动)
而像这样令人心向往之的高质量课堂,在西政还有许多。据了解,西政始终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思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为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积极参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等,注重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不断强化着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与司法实务部门共同探索高端法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界培育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锻造新时代英才,西南政法责无旁贷。”付子堂自豪地表示。70年来,已经有30多万法治人才走出西政,未来,还将有更多优秀学子从这里奔向业界各地。
法之理在法外
以“用法”学法
若问西政人才培养模式有何特色亮点,那就不得不说到“务实教育”了。这四个字,实则与付子堂提出的“法之理在法外”之学术理念息息相关。
“法理探索和实践躬行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或缺。”付子堂说, “法之理在法外”是他于北京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提出的一个思辨性极强的命题:正如要认识故乡,就必须离开故乡,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要认清地球,就必须离开地球,到更浩瀚的宇宙空间。学习法律,决不能就法律来理解法律,而必须了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法之理在法外”。因此,西政十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法律实务、激发学术灵感,力求培养出更多具有敏锐实践经验感的法学理论家和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法律实务家。
2003年,付子堂完成《法之理在法外》一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汇集了付子堂前20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直以来,付子堂十分注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法之理在法外”的理念:他切心关注并深度参与着国家法治建设事业,曾受邀担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重庆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等职务,多次参与中央政法委员会及“两高”法治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并对司法决策论证及实践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改革等提出建议,受到中央政法委员会及“两高”的高度重视。
(西南政法大学获得第九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颁奖现场)
此外,作为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教授还带领人权研究团队站上了国际舞台,与美西方论战,发出中国声音、捍卫中国利益、展示中国形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下,研究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等国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2016年9月,人权研究院成功承办了“2016•中欧人权研讨会”——至此,中欧人权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开花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西政人权研究院又多次组织召开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人权国际论坛。
终是汗水浇灌了花朵,勤勉成就了人生。付子堂的法学之缘难解,新时代与西南政法大学相伴前行的新征程,也仍旧很远……
上游新闻 喻楠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