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出远门,怎样才能买到优质的海外商品?除了专柜、代购、电商网购,市内免税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前,重庆首个市内免税店入驻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市民在商圈就能就近购买免税商品,实现即买即提。
相比其他购物方式,市内免税店具有价格优惠、距离较近的特点,但限制条件是须持本人有效期内护照才能购买。这一新的购物方式来到重庆,是否会对商场和购物中心的专柜带来冲击?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哪种购物方式?
重庆首个市内免税店 较专柜价格优惠20%-30%
该市内免税店位于长嘉汇购物公园,共有上下两层楼,面积达1400平方米,汇集了化妆品、香水、精品配饰、腕表、食品、日用品等多个品类。目前,该免税店为试营业状态,开放了一楼空间,预计1月下旬品牌入驻完毕后,将全部对外开放。
目前该店内已经入驻了不少国际一线品牌,品类主要集中在化妆品、包、食品。品牌专柜走的是精选路线,套装产品较多,部分产品可以现场试用。
重庆中服免税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建新告诉记者:“市内免税店的出现,源于消费者对质优价美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机场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可以在商圈就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价格较专柜优惠20%-30%,并且即买即提,购物体验更加便捷。”
为了刺激消费回流,帮助免税店渡过疫情难关,海关总署批准市内免税店在购物条件上有所放宽。在持本人有效期内护照的前提下,从原有的“入境之日180天内”,变为“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入境”,护照有效期大幅延长。
“如果按照原来的政策,重庆地区只有数千人符合条件,但按照放宽后的政策,重庆地区有大约78万的市民符合市内免税店的购物条件。”阎建新表示,为了满足广大重庆市民对免税商品的需求,该店计划引进97个、近3000种商品,并且在选品上侧重国外市场的热门产品。“就元旦假日的试运营情况看,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国际一线品牌的美妆产品。”
消费者购买免税商品 更看重价格和品牌
就品牌、品类看,市内免税店与商场、购物中心存在着一定重合,但价格更加优惠。同样位于商圈的市内免税店入驻,是否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市内免税店可以直接提货,价格是专柜的7到8折,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90后张小姐告诉记者,专柜购物虽然品类较全,但价格确实比较贵,只有节日活动时才会有大力度的促销。“市内免税店来了之后,至少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会灵活不少,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去购买。”
而在市民徐小姐看来,无论市内免税店价格有多优惠,商品是否具有有吸引力才是决定“剁手”的关键。“以前出国旅游时逛免税店,发现很多商品的款式、型号比较过时,有些热门产品还会缺货。如果没有提供到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就算市内免税店价格的确比专柜便宜,我也不会买单。”
除了免税店购物,随着购物方式日趋多元化,代购、跨境电商、电商直播等方式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对于这一问题,张小姐表示,由于疫情还在持续,海外代购风险很大,所以在购物方式选择上,她主要在专柜、直播、免税店中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肯定是价格,然后是产品的款式、型号等是否适合自己,最后是购物便利性。如果是购买美妆产品,我会倾向于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在网上购买,这些东西很标准化,和线下没有太大差别。如果是包、墨镜,我会倾向于免税店,只要确定了品牌和款式,到手价格会优惠很多。专柜的话,会在急用的时候去购买。”
徐小姐则指出,她在选择购物方式上也会首先考虑价格,但前提是要保真。“专柜保真,但是价格有时候确实不够美好。海外代购、跨境电商价格虽然便宜,但是产品真假难辨,而直播销售的产品没有直观看到也存在风险。相比其他方式,如果市内免税店能够做好品质的把控,同时选品过关的话,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应该会很不错。”
免税店市场升温 各大巨头布局加速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期间,海口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66.9万件,购物人数7.6万人次,销售金额5.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00%、80.9%和195.16%,创历年元旦假期新高。这意味着,在疫情背景下,人们对免税店购物呈现出不减反增的热情。
由于免税店市场升温,近期海南掀起了免税店开店潮,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四部委联合批复,同意海南新增6家离岛免税店,布局于海口、三亚两大中心城市,销售面积增加超22万平方米。仅在今年元旦前夕,就有三亚海旅免税城、中服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开业,而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深免海口观澜湖免税购物城也将于2021年1月开业。
据世界免税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人消费了全球40%的免税品,其中境外购买免税品整体规模超1800亿人民币,但同时期的中国免税市场的销售额却只占全球免税销售份额的8%。
目前,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的企业共有八家,包括中免集团、日上免税行(中免控股51%)、深免集团、珠免集团、海免集团(中免控股51%)、中出服、中侨(中国港中旅控股70%)、王府井等。
随着免税店市场升温,这一领域也吸引了不少入局者。在海南免税店开店潮中就出现了京东的身影,海南三亚海旅免税城中设立了京东国际免税实体店,该实体店由京东国际与海旅投联合运营,以电子数码产品为主要商品,走差异化路线。此外,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友阿股份、中百集团、步步高、东百集团等十余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先后宣布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
此次入驻长嘉汇购物公园的中服免税店属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中出服拥有我国唯一的市内国人免税店经营资质,同时具备口岸进境与出境免税牌照。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出服旗下拥有17家免税店,其中包括在北京、大连(市内和机场各1家)、重庆(市内和机场各1家)等15家境内店,在迪拜和日本东京2家境外店。
声音
市内免税店入场竞争 选品是竞争力关键
重庆零售商协会秘书长王巧玲告诉记者,相比百货专柜,市内免税店在购买条件上有较多限制,这就意味着,它的辐射范围相对有限。但在价格上,市内免税店的同类产品有20%到30%的优惠,会对线下专柜产生一定的分流作用。由于市内免税店存在着区位、购买条件、免税额度等限制,整体来看,这种分流作用不会太大。
她指出,从当前免税店存在的问题看,其选品会与百货专柜,甚至是跨境电商、直播等有一定差距,这就对消费者体验带来了影响。“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价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而是看重综合因素。在性价比较高前提下,如果市内免税店能做好选品,及时把握前沿消费潮流,不仅仅是引入海外商品,那么就会极大提升自身吸引力。”
她建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市内免税店在做好选品的基础上,也应完善线上渠道,让消费者从多种渠道触及商品信息,提升购物便利性。
国内消费回流空间较大,免税店已成风口
在资深零售专家李运杨看来,免税行业是一个独特的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9年,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750万人左右,中国2019年入境人数1.45亿人次,约为韩国8倍,韩国2019年免税销售额达到210多亿美元。中国免税业销售额约为韩国的三分之一,远远低于韩国,这就是差距,也是发展空间。
进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航班数量减少,中国入境游客数量急剧下滑,对中国免税业造成巨大冲击。但只是暂时的,随着疫情的结束,会有一个大的反弹。
他表示,在出入境旅游尚未全面恢复的情况下,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一枝独秀,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免税市场中的强大购买力没有变化。业绩的提升虽有政策和垄断的因数,但随着开放竞争必然会加剧。最终国内免税业会在竞争中优化供应链,调整品类结构,搞好商品陈列、场景布局,突出价格优势,满足目标客群的需求,中国免税业就会在消费回流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