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渝来渝好 > 正文
“重庆宝贝”亮相北京⑤ | 三峡刺绣 “绣出”三峡特色
09-11 15:31:0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9月11日上午,20多件“重庆宝贝”齐聚北京,三峡刺绣亮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市发展成就展示活动。

现场展出的披肩、围巾和小手包上,绣着生动逼真的牡丹、玫瑰和玉兰。这一上一下、一针一线绣出的惊艳,到底有什么来头?

GetAttachment (6).jpg

三峡刺绣和一个传说

三峡刺绣传承单位是三峡绣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

三峡刺绣的故事,也由掌舵人史磊徐徐揭开。

GetAttachment (5).jpg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与苏绣、湘绣和粤绣一起,被确定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2006年,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蜀绣的一个分支,万州的三峡刺绣除了扬其所长,还兼容了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的某些针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又富有三峡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于三峡刺绣,史磊提到一个民间传说。

根据这个传说,三峡刺绣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汉建安元年。

当时羊渠县(今万州)长滩河畔有个名叫玉梅的村姑,早年没了父母,跟爷爷相依为命,在长滩河上撑船摆渡为生。后来爷爷患了痨病,卧床不起,咳嗽不止,无力再摆渡了,就把渡船变卖给了村里另一农夫。

玉梅为了维持爷孙俩的生计,就开始自学绣花,并在长滩村口摆了一个绣摊,专与他人绣花鞋、纳鞋垫、以及嫁衣、绣裙等生活绣品。

由于玉梅手巧,绣什么像什么,绣摊生意日渐红火,并逐渐有村姑拜玉梅为师,学习刺绣手艺。

到建安10年,玉梅已经在长滩街上开起了绣铺,名曰:峡江绣铺。

一日,东汉女诗人徐淑游历三峡,巧见绣铺,即席赋诗一首赠与玉梅。诗曰:“巴国绣娘生巧手兮,飞针走线志难酬兮,抽尽心丝容颜老兮,为人作嫁几时休兮……”。

从此,玉梅绣铺名气大振,至宋、元、明清都一直兴隆红火。

三峡刺绣花图案极具地方文化特色

三峡刺绣这门流传在民间的技艺,其花色、图案有别于苏杭地区的刺绣,极具当地文化特色。

不过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有一段黯淡时光。

一次偶然的机遇,史磊从三峡刺绣上寻觅到商机:一双绣着鸳鸯、荷花等图案的鞋垫,可以卖到160元。

然而,商机与困难几乎同时出现在她面前。

三峡移民搬迁,许多掌握刺绣技艺的当地人带着手艺离开,再加上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社会生活逐渐脱节,许多当地的年轻人早已不拿绣花针。

三峡民间刺绣技艺将可能三峡库区消失的!这让史磊一下着急了:“传统刺绣文化不能在这里断档!”

她召集老手艺人,培训新的刺绣工人。抢救将要消失的传统刺绣技艺成了史磊首要渡过的难关。

2005年,史磊和两位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手工艺品公司,将掌握刺绣技艺的女人组织成“娘子军”,让三峡民间刺绣技艺规范化生产。

GetAttachment (7).jpg

当时,鞋垫和绣花鞋是史磊打开市场的两款产品。然而,曾经融入日常生活的刺绣产品,如今大多已退出生活舞台。

市场打不开,产品卖不出去,到了年底,投入的80万元全部亏损。年底盘点公司资产时,仅剩仓库里500多双卖不出去的鞋垫,几千个产品包装盒,一张办公桌以及一台空调。

眼见80万投资打了水漂,合作伙伴纷纷退出,但是面对自己的团队以及召集起来的绣娘们,史磊想再坚持一下。

“我认为发展刺绣产品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差了一把打开市场的钥匙。”

跨界融合寻觅刺绣市场“密匙”

史磊一直在思考,三峡刺绣通向市场的密匙在哪里?她决心到四大名绣之首——苏绣的产地去寻找答案。

在刺绣之乡苏州,史磊把自己沉在乡镇里,挨家挨户看,看完又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商场里考察刺绣产品的销售市场。

经过一番实地调研后,史磊发现,苏州刺绣在国内外的名气高,但是苏绣的绣品主要以装饰画为主,三峡刺绣或许可以在实用性上下功夫。

“传统技艺也必须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传承发展下去。”

回到万州后,史磊抱着这样的想法,重新调整三峡刺绣的发展方向,提出“三峡绣”的概念,开始了一次新的探索。

GetAttachment (8).jpg

通过研发设计团队,将单一的产品扩大到服饰、配饰、艺术装饰等领域,并在各地开拓推广市场。

由此,公司开始逐渐盈利,2007年公司年销售额达160多万。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摄影 高科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