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万古镇升斗村,有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操控植保无人机在油菜地里作业。
▲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工作人员在柑橘种植示范园里调试无线喷淋设施。
▲奉节县白帝镇八阵村的铭阳果业智慧农场,工作人员正在调校监测仪器。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重庆日报消息,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重庆如何用大数据智能化提升扶贫效率?8月28日,来自市扶贫办的消息称,重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已基本建成,实现了对贫困户动态信息、产业项目、扶贫资金、帮扶过程的全流程实时监督。
市扶贫办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基础,打通市内25个行业部门数据,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方面的问题,设置了建档立卡、预警监测、资金项目、“两不愁三保障”等11大板块。
“以前要识别一个贫困户,主要流程为‘八个步骤、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该负责人表示,从贫困户提出申请,到村民小组开会再到村委会讨论,之后是乡镇检查、入户调查、公示,县里面还要进行比对,整个流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不仅时间较长,而且中间出现的情况无法尽快掌握,这是过去精准识别的一个弊端。
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用大数据的方式无疑是最快速、最准确的。”该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帮扶干部在“渝扶贫”App上帮贫困户填报资料,通过线上审核,线上与医保、住房、教育等部门的大数据进行比对,不仅过程提速,而且能够实时掌握每个环节的情况,“谁审核的、谁签了字,全部都一目了然。”
建档立卡清晰明了,入户走访严格打表。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上,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的信息图每10秒就会刷新一次,走访地点、时间、内容、帮扶干部联系方式、贫困户信息等,都看得一清二楚,点进详细页面,还可以看到走访的实时页面。这对帮扶干部无形之中是一种监督,督促他们把走访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精准。
除了信息精准之外,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还在劳动力就业、消费扶贫上进行了探索。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的就业成了难题。而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可直接为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推荐工作岗位;在消费扶贫方面,贫困户如有农产品需要销售,也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同时企业也能在平台上发布采购信息,促进供销对接更直接。
目前,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已有32万多用户,对象储存量已有200多万人,有效数据上亿条,App日均活跃量3万人,全市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在使用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
下一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还将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对接,特别是对负责“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数据的部门,尽最大努力实现数据有效对接,扩大数据上限。同时,融入AI扶贫、区块链扶贫等理念,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得到贫困人口识别、帮扶、脱贫的新指标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型扶贫平台。
数读>>>
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这样助力脱贫攻坚
25个 打通市内25个行业部门数据
3万 App日均活跃量3万人
32万 已有32万多用户
1亿 有效数据超过1亿条
200多万 对象储存有200多万人
▲沙坪坝区中梁镇新发村的空中草莓园,农民在采摘草莓。
案例>>>
溯源监管云平台 指导贫困户科学种庄稼
▲2019智博会N1馆的无人化智能农耕设备。
8月26日,忠县野鹤镇稻谷村,风吹过,田里泛起阵阵稻浪,建卡贫困户张凤吉正忙着收获稻谷。
“多亏有这个智能监控终端帮我们看着庄稼,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张凤吉指着田边不远处一个类似信号杆的东西,边说边开心地笑起来。
张凤吉指的是标准化农业物联网监控模块,作为重庆市忠县储备粮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设的智慧农业溯源监管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模块设备功能强大,能够现场监控大气、土壤、水体、苗情、灾情、虫情信息,一旦现场采集数据超过设定限度,便会自动预警。同时,农业指导单位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远程实时查看数据,帮种植户精准掌握灌溉、变量施肥、作物估产、干旱疾病信息。
“这个监管平台作用太大了。”当地种粮农户张泽明说,今年3月,监测平台就发现他家多处地块出现烂秧苗现象,并及时向他发出警报,让他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否则,他今年至少要减收5万多元。
同时,智慧农业溯源监管云平台也直接帮助张凤吉、王顺兰、赵秋宁等野鹤镇稻谷村、白寺村的上百户建卡贫困户增收共达35万余元。
近年来,忠县储备粮有限公司在野鹤镇、新立镇、双桂镇等地开展的智慧农业溯源监管云平台项目,将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传统农业生产、自动化工厂相结合,向贫困户全额发放种子,并全面指导、记录和展现农产品关键节点的生产过程,实施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加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切实助力精准扶贫。
据介绍,智慧农业溯源监管云平台除了设置物联网监控模块,还建立了”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数据模型,从种植者到消费者,都能够直观了解农业生产现场和过程。
此外,智慧农业溯源监管云平台还包括农产品全流程溯源监管端系统、农产品全流程溯源公众端系统、电商平台、溯源数据支撑备份系统等,实现了种植、储存、加工、品牌产业链的提质升级和精准扶贫。
近三年,当地共计发放优质水稻种子3000公斤,种植面积27000亩,收回优质粮食15000吨,带动贫困户增收300万元。
新零售提升附加值 石柱莼菜“身价”翻倍
▲水上盒马村通过新零售助石柱莼菜价格翻倍。
8月26日,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村,重庆潘婆婆莼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潘婆婆)生产车间,村民莫坤金正忙着搬运莼菜饮料。
尽管辛苦,但他很高兴。他掰着手指跟记者算了笔账:“今年收获了400多斤莼菜,卖价提升到3.5元/斤,收入1000多元,再加上在潘婆婆务工,每个月挣3000元。”
潘婆婆通过与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简称盒马)合作,最近几年带动了莫坤金等40多名贫困户脱贫。
石柱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莼菜产地,面积达867公顷,年产量1.3万吨,占全国莼菜产量的80%。过去因为市场认知度低,商品开发迟缓,收购价常年走低,人工种植面积也逐渐减少。
2019年盒马与石柱县建立合作,利用盒马后台客户大数据,按需对莼菜进行分级,并升级产品包装,提高终端价格。2019年,莼菜收购价从每斤2.5元涨到最高5.6元,亩产值突破了1万元。目前莼菜已上架到盒马重庆所有店面,未来还将卖到全国200多家门店。
今年8月,全国首个“水上盒马村”在石柱黄水镇万胜坝村正式挂牌,这将从生产端上助力贫困户脱贫。盒马已在田间安装环境监测仪器,借此农户可以看到水质、土质、温度等数据,专家可进行科学干预。未来,借助盒马智慧农业技术,石柱粗放式的莼菜种植将向精细化转变。
盒马不仅帮莼菜提供了“身价”,还助力其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盒马的助力下,供应商潘婆婆投入了更多资金到莼菜饮料、面膜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研发生产中。而规模扩大,用工需求又增加。潘婆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当地有66名贫困户在公司务工。
“除了莼菜,石柱高山萝卜、高山竹笋、高山白菜等农产品也将纳入数字产业链范畴,叠加直播带货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新零售。”石柱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称,下一步,石柱将以与盒马合作为契机,加快打造数字产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转型,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
植入爆红网游 彭水蚩尤九黎城火了
当游戏和地方文化旅游结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蚩尤九黎城与爆红军事竞赛游戏《和平精英》的融合,告诉了你结果。
在传统苗族建筑群里和敌人战斗,观九黎神柱、苗戏楼,体验苗族帐篷、扎染成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有累计超过2.4亿人次线上体验了带有蚩尤九黎城文化元素的服饰和刀具等。
近年来,彭水围绕“民族、生态、文化”三大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将品牌赛事、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推出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等一批爆款景区。
如何将蚩尤九黎城的名气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年轻人心中增加知名度?
“腾讯游戏大数据发现,由于拥有大型传统苗族建筑群,蚩尤九黎城的调性和《和平精英》的风格比较符合,而《和平精英》的年轻群体又较多,所以将蚩尤九黎城文化元素植入到游戏中,效果应该会比较好。”腾讯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腾讯与彭水县政府签订全面定点帮扶彭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充分挖掘彭水独特的民族、文旅和生态资源,依托腾讯平台和技术优势,创新扶贫模式,推动彭水文化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IP化、流量化、价值化。蚩尤九黎城与《和平精英》的融合,就是合作成果之一。
此外,为协助彭水打造文旅IP,腾讯还面向全国发起了“山海九黎·文创新光”设计大赛。设计师可围绕蚩尤九黎城、苗族文化、传统习俗、民间技艺等特色元素,创作文创产品、品牌VI、UI视觉、UI交互、平面海报等作品。
活动发起40余天,引起广泛关注,总曝光量达5400万次,赛事主页浏览62.5万次,征集作品924幅。同时,大赛结合苗绣技艺开发爆款刺绣产品,制作H5小程序和动画,选取毛绒公仔、搪胶公仔、眼镜布挂件、冰箱贴套装、帆布包、钥匙扣、徽章、行李牌、拼图等9款产品进行开发制作,一系列数字化扶贫举措,让彭水文旅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颜安 记者 向菊梅 白麟
原标题:大数据智能化让扶贫更加有“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