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立敏家门口延伸到上坝乡的公路在硬化修建。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
——亮相诗词大会的甘立敏,其创作的诗歌很多都与村里公路有关。
甘立敏是奉节县平安乡桃树村二组的村民,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农民诗人”。他的故事要从家门口的那条路说起。
“现在村里硬化路四通八达,到哪里都很方便。”甘立敏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随着“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他的生活也走向了康庄大道:从一个初中辍学外出谋生的打工仔,到如今成为村里合作社的理事长。
生活变好了,甘立敏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一首首反映村里交通变化的诗,并入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收官预备团。
路不通,回忆都是辛酸
平安乡地处奉节县西北角,距离县城90公里,是过去的交通死角。而桃树村,又是平安乡最偏僻的村之一。
路没通之前,甘立敏记忆中的出行都是辛酸的,“到乡里赶场,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买了东西不能耽搁,要赶紧回家,不然只有摸黑了。”他每次到平安乡赶场、办事,都要翻过关门山,横渡梅溪河,耗时4个小时才能到达。
路不通,家里穷。甘立敏初中时辍学外出打工,辗转河北、山东、河南等多个省。
“在外打工时,每次过年回家都觉得很遗憾。”回忆往事,甘立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说,那时候总是几年才回一次家,想买礼物送给父母和孩子,可一想到路不通,即使租辆面包车回村,最后还是要拎着大包小包走一个小时的路,所以只能轻装上路,行李从简。
渐渐地,父亲年纪大了,体弱多病,甘立敏想回家照顾父亲。但回到偏僻农村,就意味着可能要守着一亩三分地受穷。怎么办?
路通了,回乡创业致富忙
时机来了。
2017年,随着重庆启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奉节县决定在关门山新建两座大桥和三个方向的连接道。甘立敏回乡创业的时机到了。
经过考察和学习,2018年甘立敏带头成立奉节县艮清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理事长。
2019年1月22日,平安乡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甘立敏骑摩托车从家到平安乡只需半个多小时,再也不用绕路了。
“路通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甘立敏说,以前从乡上购买化肥,大部分靠肩挑背扛。如今销售公司直接把化肥拉到村里,运输费每吨可减少约200元。
去年,甘立敏所在合作社种的蕉藕,收购商直接到村里收购,村民每亩纯收入4000多元。合作社种植的200亩李子,明年将进入丰产期。一亩地预计能产1500多公斤李子,按一公斤15元计算,每亩收入将达2万余元。
如今,合作社已经有26户农户加入,甘立敏正带着他们一起增收致富。
写诗歌,成为“农民诗人”
路通,百事通。
“购物打个电话,货就送上门。”甘立敏高兴地说。看到村里的新变化,加上平时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散文,他情不自禁地开始创作诗歌,其中很多都与村里公路有关。
2019年关门山大桥通车时,他写道:“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表达了他对大桥通车的期盼和喜悦。
“桃树出发去平安,路途必经关门山。半夜起来三四点,起早摸黑大半天。赶场一天打个转,日常购物真困难。坐车要跑两小时,经过云阳巫溪县……工作队员进村来,各地旧貌换新颜。路房水讯齐变样,人们生活好安然。”
因为这些诗,让甘立敏多了一个称号:农民诗人。
央视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海选时,甘立敏被奉节县推荐参加。经过层层选拔后,他不负众望,入选预备团。甘立敏说:“如今家乡变化越来越大,我还会写更多的诗来记录家乡巨变。”
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原标题:“农民诗人”甘立敏的幸福小康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