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烨作(人民图片)
“长期收购天猫淘宝评价,2元1条!”近日,一种在网络上专门收购用户商品评价的行业,正在暗自兴起。对于网购族来说,商品评价、商品销量都是下单前的重要参考。但有许多用户在网购完成后,并未及时对商品进行评价,这些“闲置”的评价就成了别有用心者牟利的工具,也正是“评价收购”行业兴起的温床。那么,这一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其背后有怎样的利益链?
套路:把评价栏变广告栏
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收评价”的QQ群,群中有详细的《做单流程》。根据《流程》,记者梳理出了这一行业的运作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收购者与用户通常依靠一个App(手机应用程序)来实现诸多环节的整合。记者所在的QQ群使用的App叫做“蛋壳互助”,用户只需将自己未评价的商品链接发送给App,系统瞬间就能反馈给用户一段100多字的评论以及4张图片。
记者发现,这段长篇评论是由系统自动从商品下的其他评价中抓取组合而成。4张图片中,有3张是商品实物图,也是从其他有图评价中抓取,剩下一张图则是带有其他商家或平台信息(通常是二维码或QQ、微信号)的广告图。
得到自动生成的评价后,用户再把文字和图片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商品评价中进行提交。之后用户把自己的评价截图保存,再通过App提交给收购者审核。审核通过后,用户就可以得到收购者的佣金,并通过App进行提现,金额2-5元不等,其中,全评(首评+追评)价格高,追评价格则低得多,仅有1元左右。
根本上说,“评价收购”就是通过把评价栏变为广告栏进行牟利。那么,是谁在用户的评价栏里做广告呢?
当记者按流程添加广告图片中留下的联系方式后,发现有些广告是自称能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券和返利的导购返利平台。
引力:收徒提成“躺着赚钱”
如果仅仅把几块钱的小恩小惠返给用户,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显然不会如此之快。“评价收购”之所以传播这么广,恰恰在于它开发了一种让用户“赚钱”的模式。
“评价也可以卖钱啦!自己卖省钱,推广别人来卖赚钱。”这是收评价群里的宣传语之一,也是这一行业的最新特点之一:多层代理模式。
群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仅靠收集身边人的评价来卖,终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展下线,把业务层层转包,以更低廉的价格,比如2元、1.5元,向下线回收评价。这样一来,下线收得多了,自己就不用再忙着收评价,直接等着下线“供货”,在其中赚取差价就行。这就进入了“躺赚时代”。
“蛋壳互助”App更是明确指出,其采用了两级代理模式:徒弟做一单全评,师傅提成0.7元,做一单追评提成0.3元;徒孙做一单全评提成0.3元,做一单追评提成0.2元。
App中特别标出:只要通过扫描分享者的二维码进入平台,就自动绑定为分享者的徒弟,以后不论做什么任务,师傅均可享受提成;提成由平台额外支出,不从徒弟收入中扣。
记者查询了“蛋壳互助”的收益排行榜,前4名收益都在万元以上,其中排行首位的师傅收益已达到了8.9万元。
逻辑:返利网站争夺入口
“我们不收1分钱,试试又不少块肉,没准还能挣钱,有何不可?”面对记者表现出的疑虑,群内工作人员曾这样劝说。
可是,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一个基本问题是:发放到用户手中的这笔钱,由谁来买单?理论上看,这笔钱应该由做广告的人来出,即广告图中的导购返利平台。
那导购返利平台的钱从何而来?平台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商家从广告费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导购返利平台,平台再把绝大部分资金直接返给消费者,以此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在他的描述中,导购返利平台模式,是一个商家提高销量、平台赚取佣金、消费者得到优惠的“三赢”方案。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导购返利模式早已存在,国内也不乏一些合法经营的大型返利平台。但这样的平台门槛低、可复制性强,各个平台竞争激烈。谁能成为消费者购物的第一入口,就能吸引更多商家的广告费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返利,从而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评价收购”行业的出现,本质上是导购返利平台之间为了争夺用户流量而进行的不正当竞争。收评价群的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做单流程完全不涉及欺骗,但事实上,他们制作的广告图片首先就是虚假信息。
例如,广告图片中会声称评价人在购买商品时,通过特定的返利平台获得了数十元的优惠,但事实上这一减免并不存在,其目的仅在于恶意引流。
对此,各大电商平台也已有所反应。淘宝网于2017年12月1日发布了《淘宝网不当评价规则变更生效通知》,表示淘宝有权删除或屏蔽不当评价的评论内容。其中不当评价的一个重点就是“广告信息”。当记者通过导购返利平台的入口进入淘宝时,淘宝也自动弹出了“温馨提示”,表示对于在商品评价中发布广告信息的用户,将采取禁言和封号措施。
平台的监管固然有效,但法律的规制或许才更为根本,更为长远。这一方面还任重道远。
原标题:揭秘网购评价产业链:多层代理模式 高层级月入过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