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未涉足P2P,那么祝贺你,这个夏天,你可以睡个好觉;如果你是P2P公司创业者、员工,或者投资者,那么很遗憾,你将在热浪中饱受煎熬。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P2P网贷平台消亡721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4家消亡。其中,爆雷的平台包括被称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之一的唐小僧,以及牛板金、投之家、钱爸爸等。
这么集中、这么高频地消亡甚至爆雷,终于去掉了P2P互联网金融的金色外衣,众多的平台,甚至底裤都不剩了。
所谓爆雷,即P2P平台运营不下去,投资者的钱拿不回来。面对无法对投资者交代的情况,有跑路的,有投案自首的,有拍胸脯说永远不跑路,但是请给点时间的。总之,忙坏了公安也忙坏了监管部门。
P2P的本质,就是从公众手中吸纳资金,再向有资金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放贷。P2P公司的平台,从理论上来说,属于中介机构,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做媒。
但是,这个媒人是不好当的。
针对资金需求方来说,平台如何对其信用进行把控,以保证到期能还款、付息,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事实上,这也是P2P平台的天生缺陷。
为什么是天生缺陷?很简单,如果是优质的资金需求方,银行肯定会放贷;如果资金需求方有担保,也不会拿超出银行数倍的资金成本去找P2P融资。因此,P2P平台的资金需求方,天生就属于高风险对象,如果要对他们进行信用评级,大量的资金需求方都只能是垃圾级。
有平台表示,可以用严格的风控体系,控制风险系数。在缺少抵押物的情况下,靠什么控制?数据?技术?其实都是扯淡。在资金需求方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沉淀情况下,任何拿数据、技术说事的都可能是骗子。本质上P2P平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特质,互联网本身只是个数据对接工具,并不能解决信用问题。
有人说,我就是良心P2P,我有伟大梦想,我有严格风控,我死也不会跑路。
好吧,就算如此,也并不能解决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资金需求方的经营环境突变,还不上钱,你咬他?对于平台来说,拿什么为这些还不上钱的企业兜底?银行有坏账准备,P2P平台拿什么兜底?
毕竟,良心是很难监管的。因此,我们看到若干平台,从一个美丽的神话变成了丑陋的谎话,有的变种成为非法集资,有的制造虚假标的,有的甚至无法对投资者交代只有走为上,一个乌烟瘴气的P2P江湖就此诞生。
靠良心运行的平台,靠吹嘘建构的信用,是P2P的内在基因。
在这样的基因支撑下,平台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还需要资金需求方能尽可能履约,才能正常运转下去。
但是,世界不是这样理想化运行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
首先,本来就缺少信用支撑的资金需求方,在当前经济运行态势下,在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本身背负着高利息债务,他们的偿付能力将更加脆弱。还不上款和利息,从宏观角度看,实属正常。资金回流的管道,也就此减小。
同时,当风险不断引爆,平台一个个爆雷,投资者信心不足,进入资金必然下降。再加上投资房产的预期好于风险更大的P2P,资金的出走,也逼得平台不得不面对巨量的赎回而无能为力。
平台内忧加市场外患,叠加政策监管逐步趋严,并无多少互联网基因支撑的P2P平台,不断爆雷和继续不断爆雷,实属必然。
因此,从金融以信用为核心的运行规则来说,P2P行业,虽然可以为市场融资带来社会价值,但是其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风险和负效应,也让其社会价值发生巨大的减值。所以,这是一个民间韭菜应该谨慎进入的行业。
如果,有一天能有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平台,能够通过多年的交易数据,将资金需求方的信用锁定,那么这样的P2P平台,活下来才是正常的。如果无法锁定信用,这样的P2P平台什么时候死掉都是正常的。
从这个角度说,现在还活着的2000家左右的P2P平台,仍然会快速地消亡。对此,中金公司的预测是两到三年,市场将剩下不到200家。而且这些存活者,大都不会是赢家,他们仅仅是代表一个商业物种存在而已。
所以,此时此刻,一切P2P平台的投资者,只需要问一个问题:未来你能信任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