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产品,大额存单2015年正式启动发行,迄今已有4年。近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调查报告显示,短短4年间,大额存单发行机构数量从最初的9家增加至目前的1197家,其利率呈现出了“高低高”的走势,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同一笔金额,不同时间买入,所获收益最高可相差1倍。
利率:初期入市最高能上浮80%
数据显示,2018年8月,大额存单发行机构个数由此前的543家大幅扩大至1197家。此次扩充的主要为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等。
其中农商行共718家,占比为60%;除农商行以外的农村金融机构还有325家,所以全部农村金融机构共占比87%。
从机构数量上看,尽管农村金融机构最多,但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才是大额存单发行的主力。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有些中小银行虽然有发行资格,但并不发行大额存单。
在利率走势上,综合多家银行情况来看,2015年大额存单重启之时,其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主要由于大额存单在市场吸引力不足,有些银行产品甚至会较基准上浮60%-80%。
而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的约束,大额存单的利率回归较低的水平,较基准普遍上浮40%左右。但从2018年再次放开浮动上限之后,大额存单的利率开始上涨,在2019年体现更加明显,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涨到了历史最高值。
目前,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各期限均值最高,各期限利率均上浮55%左右;其次为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但由于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上浮上限分别为50%和52%,基本也无上浮空间。
期限:3年投资时间的产品最多
从近一年的大额存单发行期限来看,发行数量最多的为3年期大额存单,占比为28%;其次为1年和2年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三种期限的占比超过了60%,可见银行更倾向于发行期限较长的大额存单,以获得长期稳定负债。
早在2015年大额存单重启之时,期限只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而现在期限种类更加丰富,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在付息方式上,早期由于大额存单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转让困难,流动性较差,对客户的吸引力也较低。近几年银行对大额存单的创新逐渐增多,通过改变付息方式、支持提前支取、转让等途径,增加大额存单的流动性。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近一年发行的大额存单中,定期付息方式占比为21%,其中包括按月付息、按季付息、按年付息等方式,使客户提前获得一定资金的流动性,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
其次,大额存单的转让也更加方便。近一年有近10%的大额存单可以进行线上转让,甚至有的银行可以实现跨行转让。但目前仍没有合适的第三方转让平台出现,大额存单的流通转让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比于其他投资产品,大额存单的一大特点就是起购门槛较高。2015年开始大额存单的起购门槛为30万元,2016年调整为20万元,之后一直执行最低20万元的起购门槛。但在2018年之后,大额存单的门槛更加丰富,增加了50万、100万元的起购门槛,门槛越高,对应的利率也越高。
【趋势】
未来大额存单规模或有较大增长
“目前大额存单在银行存款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大额存单规模或有较大增长。”融360分析杨慧敏认为,一方面,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保本类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少,加之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大额存单或成为保本理财的一部分替代品;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趋严,同业收缩,银行存款的竞争激烈,揽储压力增加,大额存单作为长期稳定的一般性存款,将会受到更多银行的青睐。
但相比不断降低的银行理财门槛,以及灵活便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大额存单仍存在一定的劣势。杨慧敏分析,比如起购门槛较高,20万的门槛将一部分投资者拒之门外;此外,虽然大额存单可以质押和转让,但流动性仍不及互联网宝宝等产品。且目前各种存款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大额存单未来也将面对激烈的竞争。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