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伙的钱包鼓起来了,从月入三四千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月入七八千的小老板;昔日光棍村如今成了香饽饽,开农家乐年赚20万……
边城秀山,秀色可餐。除了沈从文笔下的美景,如今的秀山,经济发展乘风破浪,扶贫攻坚多点突围,通过发展旅游、电商、特色产业等实现了产业新、旅游旺、电商火,昔日边城愈发“秀色可餐”。
7月,武陵山金银花采摘进入尾声,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的20余台烘干机器连夜轰鸣,村民轮班值守,只为尽早将鲜花烘干,运往全国各大商超、药房。因金银花种植面积广,产品优,去年坝芒村成功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金银花助村民摘下贫困帽
隘口镇地处武陵山腹地,集山区、林区、库区、老区为一体,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却是金银花生长的沃土。
贫困户吴再文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十几年前就种过金银花,但是不成规模,也卖不起价。”因为要照顾孩子,吴再文也不能外出打工。
转变发生在2017年。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后,隘口镇精挑细选,确立中药材(以金银花、黄精等为代表)、茶叶和核桃三大主导产业,按照“接二连三”、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在政策支持下,吴再文种植了25亩金银花。“今年价格比去年好,一个多月来,我已收入近5万元。”看到金银花收益不错,吴再文准备再多种几亩,自己当老板。
在坝芒村,金银花产业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及销售,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肥料及技术指导,农户只需栽培管理。
“管理要不了多少精力,空闲时我还能打点零工。”小小的金银花,让吴再文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坝芒村金银花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贫困发生率降至0.62%。
“我们的11个村已经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隘口镇副镇长杨胜宿介绍,全镇产业扶贫正按照短期能增收(金丝皇菊、虎纹蛙等)、中期不“断档”(黄精、天冬等)、长期能致富(茶叶、金银花等)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
电商为山货插上“翅膀”
“目前,隘口镇的中药材、茶叶、核桃3个万亩基地基本成型,全面实现‘一村一品’。”杨胜宿说。
但隘口镇地处武陵山腹地,这些农特产品能卖到哪里去呢?电商为山货插上“翅膀”,更开发了老乡们的想象力。
新院村村民龙莲英将自己土地流转种植金丝皇菊,每年分红,并在家门口的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找了份打包的工作,将一袋袋菊花发往全国。“我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一个月能领2500元工资,回家还能照顾小孩。”龙莲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负责人何江华介绍,现在产业园有研发中心、电商产品加工中心、冷链库、核桃加工中心、五谷杂粮加工中心等,预计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后,将解决800余人就业创业问题,覆盖贫困人口200余人。
贫困发生率降至0.29%
攻克深度贫困,产业造血是关键。
隘口镇屯堡村村支书李云成指着一片村寨说,以前村里没有产业,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现在屯堡村有767亩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屯堡村的茶树明年就可以正式采收,售价预计可以达到2000元~3000元/斤。
2017年以前,隘口镇没有像样的产业。到2019年,历经三年从无到有、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产业链。
如今的隘口镇,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了39405亩,2019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其中以银花、黄精、银杏、白术为主的中药材15980亩,实现产值1040万元;茶叶7551亩,实现产值400万元,核桃11544亩(暂未投产);太空莲、黑斑蛙、金丝皇菊等其它特色产业4330亩,实现产值360万元。农户发展产业面积户均达到5.3亩,户均增收2440元。
目前,隘口镇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9%,产业扶贫带来的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隘口镇自脱贫攻坚以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攻克深度贫困。下一步,隘口镇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思路和规划,力争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代伟 郑三波 邹飞 朱小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