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下,传统建筑企业如何把握市场风口,实现转型升级?
3月6日,国内首家定位中小微建筑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36匠”在渝亮相,为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赋能。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叁柒幺集团董事长孙小兵,了解这款重庆造的建筑互联网平台究竟“有多强大”。
据了解,该平台由重庆市叁柒幺信息科技集团研发打造,通过融合“住建云”大数据体系(注:住建部旗下建筑大数据中心),以及央企航天信息(注:金税三期核心服务商之一)提供技术支持。该平台的定位,是广大中小微建筑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通过“业财融合”模式,实现工程劳务、材料供应、工程物流、工程机械、金融服务、项目咨询的产业链生态闭环,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规避经营风险等。
孙小兵透露,近几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被深化应用,给建筑行业也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推动企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型企业已先行一步,可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尽管有明显的需求,但力量薄弱有心无力。”孙小兵说道,这需要多方协同合作,既需要依赖于行业内的建筑企业,也包括像IT领域的信息技术、建筑行业第三方服务等等,甚至还包括像金融机构、仓储物流等一些企业,共同推动中小微建筑企业数字化升级。
在这种形势下,“36匠”应运而生。该平台打通了工程劳务、材料供应、工程物流、工程机械、金融服务、项目咨询等多个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财税资金、线上线下操作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譬如,让不少建筑老板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垫资,经常会造成公司现金流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
针对这一“痛点”,该平台采取与1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新型数据增信机制,以真实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为依据,从原材料采购、物流货运到融资申请、授信审批、放贷的全程线上化,扩大中小微建筑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融资撮合效率,纾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当天,“36 匠”与重庆邮电大学、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规划,未来3年将在全国开办100家服务中心,服务1万个工程项目。
【声音】
有望实现产业链共赢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近年来,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实现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发展目标。”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重庆市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万晓榆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施经验、前沿技术和行业数据,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建筑行业在数据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上,相比其他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也蕴藏了极大的机遇和潜力。”
万晓榆认为,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建筑产业互联网”的步伐急需加快,作为建筑行业主体的建筑工程企业更需尽快行动,抓住机遇,通过深度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解决行业中小微企业“用工难、报税繁、物流弱、资金短"等痛点,真正为建筑企业赋能,实实在在助力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多方共赢和高质量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