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周末读史 |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03-14 08:04:15 来源:读懂本星球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国国家统一的序幕。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国这片土地,统一和分裂的状态交错出现。并且统一的时段越来越长,分裂的时段越来越短。

从三国开始的220年到隋朝统一时的589年,长达369年的时段里,中国一直处在分裂状态中。

而到了明清之交,治乱的转换几乎没有什么间隔,中间的割据政权,比如大顺,南明,大西几乎都是昙花一现。

中国的这种对国家统一的信念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无论是欧洲,伊斯兰世界,亦或是南亚次大陆,这几个世界主要文明区,没有一个文明能够如中国这般长时间的保持统一。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开启了大一统时代的序幕

关于古代中国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原因,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有过解释。今天我们看看一种新的视角:水利和灌溉农业如何促成了中国大一统?

1.中国具备水利建设的环境基础

首先在环境地理气候上,中国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水利灌溉的需求。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华北以及东北地区为温度季风气候,而南方地区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东部地区,受到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的影响,雨热同期,特别是在淮河以南的中国,夏季温度和湿度都很大,水热条件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而要大规模种植水稻,就必得建设水利设施。

在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受到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同样也是雨热同期。但是降水相对于南方要少许多。

对农业来说,想要获得好的收成,灌溉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黄河流域分布着大量的黄土带,由于黄土中含有丰富的苛性钾(氢氧化钾),磷与石灰,一旦加入适当的水,它就成了极其肥沃的土壤。

所以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农业生产中,对于灌溉水利都有巨大的需求。

但是水利建设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建设的,需要国家力量的持续投入。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国家力量青睐的地区往往成为中国的基本经济区。

这些基本经济区为王朝的皇室家族,京城的官僚系统,以及禁卫军甚至远征军提供生活物资。

2.郑国渠的修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详细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是秦国的郑国渠。

这个故事说起来还挺戏剧化,起因是韩国的统治者听说秦王好大喜功,好兴事,于是就让水工郑国(水工是韩国的一个职位,郑国是一个人,而非国家)游说秦王在关中平原北部修建一条大渠,想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有函谷关扼守的关中平原,四塞之地易守难攻

这条大渠从现今陕西省泾阳县的泾水开始开凿,一直通到现今陕西省凤翔县的洛水,全长 300余里,相当于现在的140公里。

修到一半,秦王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准备杀了郑国,《史记》中郑国这样为自己辩护: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一开始我的确是间谍,但是这条渠修成了也是对秦国大为有利,我不过为韩国延续了几年的寿命,却为秦国立了万世之功。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秦王被说服了,于是就让郑国继续修渠,等渠修完之后果然如郑国所言,这个庞大的灌溉系统一旦完成,就像血管布满人体一样遍及秦国的领土,极大的充实了秦国的粮仓。

《史记·河渠书》记载: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对于灌溉之后的关中平原在经济上的特殊性,司马迁明确的表示,关中之地,只占了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三成,但是它的富庶,却占了天下的六成。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从郑国渠到六铺渠,再到白渠,整个关中平原铺满了水利工程

经济学家冀朝鼎把郑国渠以及其他水利系统灌溉的关中平原,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基本经济区,秦国正是靠着这片易守难攻的富庶之地尽灭六国,一统中华。

从此以后,历史上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几乎都有那么一个布满水利设施,极为富庶的基本经济区,来供给国家运作的大部分开销。

似乎任何人想要统一中国,就必须拥有这么一个东亚最富庶的经济宝地。

3.中国的第二个基本经济区——河内

从秦到西汉这两百多年时间里,关中平原一直是统一王朝所倚赖的基本经济区。到了东汉,官僚机构越发的膨胀起来,关中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首都的所有吃喝用度。中国的基本经济区慢慢转移到了历史上以河内为中心的三河地区。

所谓河内就是太行山南面,黄河以北的一块平原,这里紧靠黄河,却很少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有黄河之利,而免黄河之害,所以历来是北方经济重镇。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汉代的三河地区,分为河东,河内和河南

河内地区的水利从战国时期就得到了重视,到了秦朝,在河内郡的五龙口又修建了曾经与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枋口,发挥了良好的灌溉作用。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到了汉代,即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皇帝“诏三辅、河内、河东、上党……各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畴”(《后汉书·安帝纪》)。

在诏令中,皇帝命令宰相修理河内、河东等地的旧渠和水道。

在东汉的统一战争的,河内郡曾是刘秀复汉战争中的经济支柱,他把河内的经济事务委任给太守寇恂时曾对他说:

“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励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渡而已。”

刘秀举萧何守关中的例子,把河内委任给寇恂,可见刘秀把河内地区看成新王朝的经济基本盘。

4.江南经济区的登场

河内是中国北方最后一个经济基本区,之后,中国的基本经济区离开了北方,转移到了中国南方。

三国的东吴,晋朝,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隋朝都对江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开发。

公元321年,晋朝官员张闿主持建造了能灌溉800顷土地的曲阿新丰塘,同年,陈敏开凿了练湖,两者都位于江苏省镇江。

宋明帝(公元465—472年)时开凿了赤山塘,梁朝于公元510年修建了谢塘,陈朝修建了破冈渎。

江南一带的开发,使得南方的生产力迅速增长,水稻的种植使得粮食亩产远超过北方的谷子(小米)和小麦。

江南地区可以说是完美的利用了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雨热同期的条件。水热条件都很充足,一旦将湖泊沼泽的水排干,就是极为肥沃的水田。

隋炀帝杨广明白这点,他命令修建了著名的隋唐大运河,把各个时期修建的运河联通起来,将南方丰富的物产通过运河运到洛阳,乃至西安。从此江南地区一直到近代都成为各个王朝的基本经济区,成为它们最为倚靠的经济重镇。

这种基本经济区对国家的统一极为重要,首先由王朝的统治者对一块特定的区域进行水利投资可以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

这里面最关键的在于两方面:

一是这块物资丰饶的区域被框定在一块集中的区域内。

所以在经济上来讲,在对土地进行收税的时候,可以免去许多物流费用。不要小看这种运费,在古代陆路运输的成本是水运的好几倍,牛马都需要粮草,运输速度基本跟人走差不多。

像中国这种大陆型国家,如果全国各地平均的收取粮税,然后再运往京师,这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一块高产的区域内集中收入物资,再经由水路运往权力中心。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从清明上河图虹桥的繁华,可以看出宋代南方的粮食通过运河源源不断的运往当时的京师汴京,即现在的开封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税收来源必须完全控制在中央王朝的手里。而要达到这种控制,税收来源地就必须集中,否则的话,我们假设统治者均匀的从各个地方收取税收,那么国家任何地方发生动乱,反叛以及入侵,都会危及到王朝的财政安全。

无论是从经济的可行性还是安全性考虑,大一统这种组织形式都需要拥有一个集中的粮食高产区。要达成这种集中高产,水利灌溉是唯一的选择。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描绘隋唐大运河的图画

5.低产的欧洲缺乏统一的基础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欧洲,以欧洲作为对比,欧洲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中。

欧洲在地理上分为两个部分,一块是北方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块是南方的地中海气候。

事实上地中海气候的粮食产量要高于北方,也就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欧洲著名的粮食产地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

但是地中海区域(仅指欧洲部分)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平原,都是由半岛和岛屿组成,通常布满了丘陵碎石。

所以它的粮食产区是非常碎片化的。而且这些地方通常以旱田为主,灌溉仅仅是作为辅助,数量有限。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区域则受到温海气候的影响,属于一种温凉气候,夏天的时候,你可以经常看到新闻里欧洲英国法国又热死人了,你会觉得奇怪,怎么那么容易死人,其实是因为西欧很多地方都没有装空调的习惯。因为正常情况下,人家夏天温度不高,20几度,没有必要装空调。

这种气候虽然对人来说挺舒适的,但是对农作物可是要了命了,再加上欧洲温海地区纬度高,光照低,想要种粮食很困难。翻看中世纪的英国农业的记录,你会发现古代英国人经常抱怨,他们那地方无法种小麦,只能种黑麦和大麦。因为小麦需要足够的光照和热量来生成更多的淀粉。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古代欧洲的农民大量种植大麦,燕麦,这些中国很少种植的谷物,因为这些品种的谷物更能适应低温,低光照的环境,欧洲人若遇到饥荒,小麦欠收,则靠燕麦过活,若是丰收则靠它喂养牲畜

所以就西欧来说,无论是北部还是南部的地中海区域,你都找不到一块足够大的粮食集中产区。那么这就给欧洲的统治者制造了一个困难。如果他们想统一欧洲,同时仅仅依靠欧洲自身的粮食,他会发现在经济上,这是不可行的。

没有一个集中的粮食高产区会使得统一帝国的税收成本变得极为昂贵。即便欧洲地区海运发达,但是要从各个地方把物资集中在一起还是太困难了。同时在军事安全上,由于找不到一个集中的基本经济区可以固守,统一就会变得极为脆弱。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叛乱,都会削弱统一政府的财政收入。

6.罗马帝国——唯一的例外

欧洲唯一一次实现较大规模的统一是罗马帝国时期,然而众所周知,罗马城的粮食很大一部分来自埃及以及北阿非利加的供给。

文献中提到在奥古斯都时代埃及每年向罗马城提供2000万摩迪(约1.3亿千克)小麦,能解决罗马人四个月的口粮,

而北阿非利加在共和国时期向罗马城输送的粮食大约为800万摩迪,到后期可能翻了一倍。

无论是埃及亦或是北非迦太基故地,纬度都要远低于欧洲本土,光热条件自然要好于后者。同时这两个地方的主要生产方式区别于欧洲,都是灌溉农业。

所以罗马帝国的统一,本质上还是利用了欧洲地区之外的灌溉农业的粮食,然后再通过海运的方式运送到罗马以及君士坦丁堡达成的。

水,如何铸就了大一统的中国

▲古罗马的农场

公元439年,汪达尔人攻占阿非利加,切断了罗马的粮食供给,西罗马随即灭亡。此后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地区被囊括到伊斯兰世界中,欧洲便失去了再次统一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