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如何理解“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03-07 11:04:48 来源:上游新闻

3月7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如何理解“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向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关于鼓励和政策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的建议》,“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据报道,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2200万,近五年平均每年150万人离开制造业,与此同时,快递从业人数突破了1000万。

要让更多年轻人“进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关键之一是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员工薪酬待遇,增强对年轻人特别是技能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之二是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协同发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就业促进与保障等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年轻人“进工厂”。做好了这些工作,制造业用不着从快递、外卖等新业态“抢人”,也能有效缓解招工难。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从根本上说,快递、外卖等作为服务业新业态之典型,与制造业发展并不构成冲突,相反,服务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发展,形成“服务业反映并拉动消费需求——消费拉动并刺激制造业生产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消费和服务双升级”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年轻人无论是选择“送外卖”,还是选择“进工厂”,都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和政府促进就业合力作用的结果,都应当受到支持和尊重。

谨防“数字化形式主义”

从“数字化形式主义”表现来看,有的是重数据数量,轻数据质量。不少政府部门各有一套信息系统,且系统类型复杂、功能重复、标准不一、难以共享,有的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捏造材料。部分基层“数字政府”改革面临着重投入、轻运营,重考核问责、轻激励赋能的情况。有的重表面热闹,轻实际效果。一些基层政府线下的“文山会海”正向线上转移,屏幕成为形式主义的“保护罩”。还有的重档案痕迹,轻基层负担。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对于数字化进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苗头,应高度重视,不可任其发展。数字化治理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才是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坚持数据为民所用,更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数字产业发展的同时为群众减负,真正便利群众生活,服务好群众,为治理赋能,让群众满意。制定文件、研究部署工作,要广泛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检视数字使用效果,持续跟进和完善相关方案,努力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现象。

“35岁以上”令人焦虑?打破就业歧视的隐形门槛

今年全国两会,多名代表委员围绕就业歧视问题建言献策,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去年两会上,“35岁以上”求职者面临的职业焦虑、年龄焦虑,也曾引发社会热议。

招聘新员工,用工单位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也不乏操作空间,在“获得应聘资格”到“获得录用”之间,完全有机会把35岁以上的求职者淘汰出局。打破这样的“隐形门槛”,才是真正的难题,这必须从观念上彻底转变歧视倾向,促进企业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解放日报评论认为,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岗位的源头活水,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要让企业有活力、有奔头,这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一番功夫,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来为双方托底保障。作为劳动者自身,不妨也转变思路,因势而变,及时调整心态,在增强维权意识的同时,更要提升职业技能这个“硬实力”。整个社会舆论则要抛弃以往存在的“有色眼镜”,卸下强加于劳动者身上的各种“标签”,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各显其才。政府也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鼓励创新创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岗位。

辞职开店也并非易事

据媒体报道,当下,不少年轻人正在社交平台上复盘自己开店失败的经历。他们曾经是上班族,但不甘心一直“给别人打工”,自己辞职创业开实体店,但结局往往是“几个月开倒一家店”,最终不得不重回上班族的轨道。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当一家店面关门时,辞职开店者损失的不只是经济成本,也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再次迷失。

工人日报评论认为,辞职开店绝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店面能否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盈利,需要创业者从店面周边的市场环境、社区社群出发,针对店面自身的客观条件,认真分析店面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寻找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正视各方面的潜在威胁。而在开店过程中,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何增加获客渠道,如何控制成本维持资金流,如何处理与周边各种群体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学问。

小学入学年龄调整呼声折射教育焦虑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出现了关于小学入学年龄弹性调整的呼声。这种现象,既反映了一部分家长的需求,也折射出家长的教育焦虑。笔者认为,小学入学年龄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确保公平,才能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小学,都将入学年龄满6周岁的截止日期定为8月31日。如果调整小学入学年龄政策,将入学年龄放宽到5周半或5周岁,总还会有一些仍未达到年龄的孩子家长,要求让孩子提前上学,“抢跑”入学的现象还是难以根治。现状下,小学入学年龄政策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只要严格贯彻落实,“一碗水端平”,依然是最公平的方式,也能有效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受小学教育,其生理、心理条件都还未准备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虽然孩子“抢跑”没有输在入学起跑线上,但有可能倒在求学“赛跑”的道路上。对此,家长也应该深刻反思。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