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杨丽萍《十面埋伏》再度来渝 男版虞姬再演唯美爱情
05-04 16:21:07 来源:上游新闻

与之前风靡全国的《雀之灵》、《云南印象》相比,舞剧《十面埋伏》代表着杨丽萍对舞台艺术从未熄灭的野心。2018年6月5-6日,她将再次携此新作献演重庆大剧院。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杨丽萍饶有兴致地聊起创作时的思考,她在自己倡导的新东方美学中充分融入暴力美学,希望引起观众审视生命的意义。

舞台顶部悬挂的几万把剪刀,是杨丽萍2015年创作的舞剧《十面埋伏》最吸睛的设计。这些剪刀半悬于舞台,闪烁寒光,隐喻着恐惧、不安和暴力,有大祸临头的压迫感。数千把剪刀厚重地悬挂着,低垂在舞台上,剪刀的刀刃在灯光照射下闪烁着寒光。舞者于剪影中穿行舞动,整台演出不见刀枪,却隐隐蛰伏危机,投射出古往今来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正点了“十面埋伏”的题。


“剪刀阵”的创意来自剪刀装置艺术及创意顾问刘北立。“剪刀,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符号,也是整台演出的隐喻,演出最后,万把剪刀砰然落地堆成坟茔,意味深长。”杨丽萍说。“剪刀是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咒语、凶器、伤害,我们看到剪刀隐约看到了很多含义。”

《十面埋伏》脱胎于楚汉之争历史传奇。除了请到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领衔出演全剧的灵魂人物萧何一角,新锐舞者和尚、胡沈员等还将分别出演项羽、虞姬。男版虞姬的出现既是杨丽萍的一种舞台实验,更是对京剧国粹中男旦艺术的致敬。

“男版虞姬绝不是噱头,而是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致敬。”杨丽萍告诉晨报记者,她在所有的作品中传递“新东方美学”,融合行为、装置艺术等先锋性的《十面埋伏》同样也注重融入了民乐及传统戏剧元素,“男旦扮演虞姬还体现着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融合之美,事实上舞者胡沈员的身材非常柔美,他的表演也符合我期待的将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艺术追求。”


在十面埋伏的氛围里,在你争我斗的残酷环境中,虞姬如同暗夜中的一点烛光,美好、易碎,却为人们的内心带来些许希望和抚慰。事实上,除去演员的男性面孔,观众很难发现他是男儿身,妖艳、魅惑,“虞姬的面条脚和柔弱无骨的身体,上天都给了他。”在杨丽萍眼中,这个男虞姬浑身上下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柔美的魅力。

剪纸《十面埋伏》的舞台一侧,一位剪纸师从观众入场开始双手就不断翻飞。演出结束时,各色各样的白色剪纸已堆积成半人高,在舞台的灯光下散发出白色坟茔的幽冥诡异。剪纸、皮影都是中国元素,借用剪纸人之手,剪出剧中人物的各种含义,最后,剪纸人也被自己剪的纸堆给埋伏进去,“剪不断,理还乱。”这又是一层寓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