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消息,8月23日的寿光,晴朗异常。
上口镇北半截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卓正带着村民将洪水来临时筑起的一个沙包堤坝挖开。
“如果没有这个沙包堤坝,整个村子一定是一片汪洋。”一名现场的村民说。
那夜,当肆虐的弥河洪水漫过堤坝向北半截河村直扑而来,一座高3米的人工堤坝与洪水抗击,保住了全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日,半岛记者在寿光多个受灾村庄现场发现,目前灾民已经被安置,当地赈灾工作正有序展开。
“幸亏我们行动及时”
19日下午,北半截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卓接到上级通知,当夜弥河流量为400~600立方米/秒。
在张卓看来,400~600立方米/秒的流量通过弥河,只要河水不漫堤,村子就是安全的。
到了晚上8时,他又接到了通知,河水流量将涨到800立方米/秒。
此时的张卓意识到,当夜的水情可能远没有通知的那样。
“我一夜就没敢睡,镇党委要求我们村两委班子当夜必须担起重任。”张卓对半岛记者说。
在村子的北部有一个缺口,这道缺口是自然形成的,而弥河从村西流过,若是洪水漫堤,这个缺口无疑对村子是个严重的威胁。
一夜两次下通知,而且水情逐步递增,此时的张卓赶忙打起电话联系起了2台挖掘机、2台铲车和6台自卸车。
这些作业工具很快赶到了村北现场待命。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又接到了镇上的水情报告,报告称水流量仍将加大。此时,已是深夜。
一直在村委办公室的张卓这次坐不住了,他赶忙通过村喇叭和村里的微信群下起了通知,要求所有壮劳力到村北准备挖土筑堤。
让张卓和村两委一班人想不到的是,水位和流量上涨的消息再次传来。
“这次流量上涨到了1700立方米/秒。”张卓说。
“不能再等了。”他开始向身边的村民和机械操作手下达命令“挖土机去挖土,自卸车运土,男人们装沙袋子。”
“全村1900多口人的生命财产就掌握在咱们这些男人手里了。”张卓现场大声吆喝。
此时是凌晨3时。
黑夜里,所有机械轰鸣起来,一车车泥土从周边的地里运到了现场,现场村民开始装起了沙袋子。
“抗击洪水最好用沙袋子,”张卓说,“若单纯用土堆,可能会被冲毁。”
就在所有人忙着装沙袋子时,借着灯光的张卓却突然发现水流已经来到了现场。
“坏了,洪水漫坝了。”站在现场的张卓大喊起来。
此时的洪水已经汹涌起来。
“幸亏我们行动及时,”一名当夜参与救险的村民告诉记者,“若是等洪水漫堤了再去行动,一定来不及。”
这个靠沙包垒起的大堤一点点加高,现场所有人泡在洪水里抢时间。
“当时洪水已经过腰了,”张卓说,“为了尽可能将这个缺口的堤坝加高,也为了保障安全,我们在杨树上拴了绳子。”
村民站在水中,在绳子面前排人墙,将一包包沙袋向前传递。
到早上6时,一堵高3米、宽30多米的人工堤坝就这样完成了。
“当时的洪水再有半米就漫过人工堤坝了。”一名村民说,“洪水漫过弥河,流过村北幸亏这堵人工堤坝,不然整个村就淹了。”
女老板载着物资去赈灾
当一些村受灾的消息传来时,寿光和潍坊各界行动起来。
记者在灾区见到了赈灾者刘欣和葛晶晶。刘欣和葛晶晶都是寿光市洛城街道个体工商户。
“我们获知灾情后,只想尽一些微薄之力。”刘欣说,尽管她自己家的地下室里也灌满了水,直到23日还没有抽干,但21日下午,葛晶晶和几个姐妹通过微信商量了赈灾的事情,就分别发动身边的朋友捐款,并于22日购买了矿泉水、棉被、面包、火腿肠等食品。
“尽管我家也受灾了,但还有一些更需要帮助的灾民,尤其是那些农村的。”刘欣说。
23日一早,刘欣和葛晶晶等好友就将购买的赈灾物资装车,并由刘欣这个小老板亲自驾车,向60公里外受灾严重的营里镇东黑冢子村和齐家黑冢子村送去。
刘欣等人是第一次去这两个村子,照手机导航行驶的刘欣和葛晶晶最终还是被水灾冲毁的道路挡住了去路。
无奈的团队边问路边前行,2个小时后才赶到了东黑冢子村。
赈灾团队的到来,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记者在东黑冢子村发现,洪水过后,一些村民将家里的物品拿到院子里晾晒。
村卫生室的女主人正将满屋子的药品放在院子里晾晒。
这名女主人称,大水当时全都涌进了室内,并将架子上的绝大多数药品泡了。
“一些药品尽管泡了,但外层还有塑料薄膜。”他说,“有些药品晒晒还可以用有些已经失效了。”
在村东,村两委正将馒头、方便面和矿泉水等救灾食品分发给村民,村民排起了上百米长队。
赈灾车辆排起长队
营里镇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周边多个村庄被淹。
在路边,一些村民正将家中被淹的麦子、被褥、家具等搬出来晾晒。
村民高亮说,他家的5000多斤麦子被洪水全部泡了都长毛了,前几天天气不好无法晾晒,今天才运出来。
由于学校当前还处于放假期间,政府将当地灾民安置在了营里二中,营里二中也成为这里最大的灾民安置点。
上午9时,学校门口排起了来自潍坊各界的赈灾车辆长队。
记者在赈灾安置点发现,供电、通讯、医疗等部门的保障车在安置点24小时进行保障。
一名知情人向半岛记者表示,仅这一个安置点安置周边受灾村民就达3000多人。
记者发现,中午12时,就餐保障人员将食品发到每一个灾民手里。
“谁都不愿意受灾。”一名老人搂着5岁的孙子午睡中醒来说,家里受灾了,直到今天房子里还有水。看着还在安睡的孩子,再看了看四面八方赶来的赈灾车辆,老人长舒了一口气。“都会过去的,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
原标题:记者直击寿光洪灾:村民连夜筑坝保住一个村,赈灾车辆排长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