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网消息,蔡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纸张成为了我们阅读和书写方便经济的材料。
纸是传播文明的载体,也是较脆弱、易损坏的文物之一。纸质文物包括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和古代字画等。这些纸质文物的纸质材料,其本体为纤维素类有机质,是昆虫、霉菌和细菌的营养基,生物以它们为食,在破坏纸质文物本体的同时,还会代谢或分泌出有色的物质,这也会严重污染纸质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的纸质文物都要用玻璃罩起来的原因。
纸张老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温会使纸张腐蚀,如果保存环境温度过高,老化的速度就会加快。其次,湿度也会影响纸质文物,高湿度会造成虫害或者霉菌滋生。一般纸质文物的库存和陈列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5℃,湿度大于70%的时候就会产生虫害和霉菌,纸张和上面的字迹就会被污损。再者,光线对纸张的影响也较大,其照明水准不宜超过50勒克司,书籍暴露在阳光下受到光线长时间照射会褪色老化。并且,现代的机制纸都是经过强力的化学作用加以清洗和漂白的,因此,在纸中还残留有硫酸、明矾和氯漂白剂等,这些都容易引起纸张腐蚀、朽坏。酸性纸的耐折力低,当纸张的pH值低到4-4.5之间时,就变得相当脆弱。如果发现纸的pH值低于5.6,就应当采取脱酸措施。
文物都通过了长时间的流传,在流传的过程当中保存的环境会对它造成破坏,对于一些损伤已经比较厉害的纸张,则需要在通风的情况下进行清洗;用软毛笔或软毛刷轻刷;用水、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清洗;有时也会采用轻柔的漂白剂处理一些顽固污渍。而脆弱的纸可以采用“夹衬法”加固等方法修复。
修复好一幅纸质文物,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经验、技巧的精密技术,这需要近30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时间少则半个多月,多则长达数年。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它包含了很多学科和实用技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刷纸时的方向、速度和力道,看似简单的环节,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凝固了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珍贵记忆和宝贵财富,让我们的历史得以延续,使我们的文明得以生动。如何让纸张活得更好更久,这是全世界思考的共性难题。留住古纸,当代人有了触摸历史的可能,文献价值及纸张本身携带的经济、社会信息价值,更是无可估量。
原标题:为何纸质文物要用玻璃罩起来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