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呢?】
20÷2X=5,X=?一道数学题让家长和老师吵翻了
北京时间消息,近日,在大连一个小学家长群里,一道数学题让大家吵翻天。20÷2X =5,老师的答案是0.5,说本题的考点是同级运算,但不少家长认为2X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分,应该得2。这道题的答案你是站老师还是站家长?
【一个中国】
外交部评香港歌手何韵诗涉港言论:痴心妄想,不自量力
澎湃新闻消息,7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香港歌手何韵诗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表涉港言论、妄称希望将中国从人权会议中除名的相关情况提问。
耿爽表示,何韵诗的有关言论是痴心妄想,不自量力。
耿爽进一步表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组织、个人无权干预。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人权理事会相关规定,在发言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污蔑中国人权状况。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给予强烈谴责。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切实贯彻落实,香港居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依法得到充分保障,事实有目共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煲鸡汤】
有一种教养,叫熟不逾矩
人与人相处,无论亲疏,以礼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养。
朋友小周跟我讲了一件令他备感郁闷的事。
前不久,他在老家的一位侄子刚从大学毕业,打算留在城里找工作,就提出要借住在他家。一开始,他也很干脆地答应了,觉得大家都是亲戚,能帮就帮。
令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好心好意却换来了大矛盾。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侄子从头到尾就不把自己当外人看。
因为侄子要外出找工作,每天晚上,小周的爱人都会先煮好了饭,然后等客人回来。结果常常是等了半天,他才会姗姗来迟地打来电话,说自己有事不回来吃饭了。
不仅如此,房间他也从来不收拾,换洗的衣服都是直接丢在一旁,然后没事就抱着手机埋头玩游戏,好像理所当然就会有人替他整理一样。
小周的爱人原本就家庭工作两头忙,现在变成还要多照顾一个人,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意见。有好几次,小周看不过去了,也试着委婉地和侄子提意见,可结果却是,人家的反应比他还激动。
对他侄子而言,我把你当亲叔叔看,才随意了一点,你跟我计较这么多小事,就是明摆着在找借口催我搬走。
听到这些理直气壮的话,小周真是感觉自己有理说不清。
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下定决心了,等帮他侄子找到租处后就让对方搬出去。否则,再这样下去,问题肯定只会变得更严重。
那天聊到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问我:“难道因为是亲戚,就连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不需要有了吗?”
当然不是。人与人相处,无论亲疏,以礼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养。
如果只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施与的善意与帮助,却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那么很显然,这不过是借熟人之名,行自私之实。
“太不把自己当外人”,实际上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而长此以往,必定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因为你对待他人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人回应你的方式。
图 | 近现代画家 于非闇
事实上,真正有教养的人,心里都标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尺度,而这个尺度,就是对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张姐是我认识的一位职场前辈,拥有超级好人缘的她,不仅在生活中备受朋友的欢迎,工作中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是圈子里公认的“人气王”。
与张姐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为她待人接物总是很有分寸,热情却不失周到,即使和熟识的人在一起,对于一些私人的话题,她也只会点到为止地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也从不多问。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参加聚餐。饭桌上,有人忽然提及一个过去的老同事听说对方离了婚,又生了病。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把关于这个人的很多陈年旧事都议论了个遍,唯有张姐从头到尾都不怎么发言,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话,还是不要对别人做太多评价。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张姐很早之前就知道对方生病的事了,还去看望过。吃惊之余,问她为什么要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她笑笑,说:“再熟的朋友之间,也不应该随便谈及隐私。”
确实。不以熟识为借口而忽视分寸,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仪。
熟不拘礼是一种随性,但懂得熟而不越界,不逾矩,才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要想维持好它,都离不开应有的界限感。这不单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衡量一段关系能否走得长久的前提。所谓将心比心,方得真心,说得也正是这个道理。
图 | 近现代画家 于非闇
细节见人品,处事显教养。
很多时候,对别人提出要求或是做出评价都很容易,难的是换位思考,回过身来查看自己的言行。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拿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觉得既然大家都这么熟了,就没必要在乎太多细节,结果却在无意间伤人又伤己。
其实,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值得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经营。特别在熟人交流中,因为知根知底,更应该要注意有所顾忌,避免去随意碰触别人的隐私,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处。
孔子《论语》中有一段话:“见齐衰才,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意思就是说,见到服丧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要改变神色,表示同情;见到戴着礼帽的人和眼盲的人,即使是熟人,也要表示礼貌和友好。
在我看来,这段话很形象地道出了教养的本质。
因为一个人的教养之处,正是在于对他人的周到和体谅,而非以己度人。
他们懂得换位思考,能够想别人之所想,应别人之所急,并从中掌握人际关系的界限感,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行为得当,不疏于礼。而这样的人,自然也是最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以礼相待,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