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国月饼地图:闭上眼睛,那是家乡的味道
09-13 19:58:00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消息,每逢中秋佳节,当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举杯赏月时,有一样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饼。

中秋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明月和团圆的象征,中秋节可以没有别的活动,但不能不吃月饼,于是中秋节也被亲切的称为“月饼节”。 说起月饼,或许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画面是这样子的—— 

月饼皮薄松软馅儿大,口味有莲蓉、豆沙、咸蛋黄等等。其实,这些实际上都属于“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的特点就是皮薄馅儿多、皮馅比例一般为2:8,饼皮口感松软、细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腻,分为咸、甜两大类。另外,广式月饼大多造型精美、花纹清晰。 回溯历史,广式月饼起源于光绪年间,当时广州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做酥饼的馅料,这种新式酥饼由于其清新之口感很快声名鹊起,广州诸多店家纷纷效仿生产,该馆也改名为“莲香楼”。

后来,广式月饼逐渐闻名于中国境内,由此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品牌和口味,但莲蓉月饼始终是广式月饼中最负盛名的品类。自广式月饼风靡全国以来,其薄皮软馅的口感特点、和精致的雕花造型几乎成了“月饼”的代名词。 然而,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应节美食,并非只有“广式月饼”。 实际上,在不同地区、根据各自不同的风俗文化与饮食习惯,国内有着各色各样不同种类的月饼,可分为广式、苏式、京式、滇式、晋式、潮式月饼等数大流派。 

中国月饼地图了解一下 若广式月饼以“薄皮软馅”著称,接下来必须要提的是与之迥然不同的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

唐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下游城市如扬州、苏州的饮食点心业发达,小食饼铺林立,当时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饼食。南宋时期,酥皮饼食已自成体系、成为制饼业的主导产品。

与广式月饼皮薄馅多的特点不同,苏式月饼最大的特色便在于它一层一层的酥皮:饼皮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等制成,再以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在层酥相叠的外皮下,苏式月饼的馅儿也是甜而不腻。其口味分甜、咸两种,甜月饼以烤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种,咸月饼以烙为主,品种有香葱猪油、鲜肉、虾仁等。 苏轼曾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就是苏式月饼,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苏式月饼这种酥松易化的特点。 有趣的是,苏式月饼这种层次分明、口感酥松的特点,在京式月饼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花样众多,清末李静山在他的诗集《增补都门杂咏》中记述:“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其中的“红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饼中几个特色品类:自来红、自来白和翻毛月饼。 何谓翻毛?相传“翻毛”二字为慈禧太后所赐,这种月饼刚出炉后放于桌上,如果轻轻拍打桌面,外层白色酥皮便会像雪白鹅毛一样轻轻飞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饼的外皮很“苏式”,像普通酥皮点心,口感脆松,然而里边的馅儿却是北方风味,内有椒盐、桂花、八宝等。 

值得一提的还有自来红、自来白这两种月饼。传闻“自来红、自来白”得名于月兔的红白两种草药,自来红月饼烤色较深,饼皮红润且有一道黑红色的圆圈,馅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来白月饼饼皮纯白,内包枣泥、豆沙、豌豆做什锦馅。这两大月饼为京式月饼之特色代表。 京式月饼用料多为枣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远距京城数千公里以外的云南,非常流行一种香咸口味的月饼——“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来自云贵一带,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云腿月饼”。“云腿月饼”采用宣威火腿作为馅料,香味浓郁、甜中带咸;饼皮由猪油、面粉、蜂蜜配制而成,饼面带金黄色或棕红色,食之疏松香酥,别有风味。 相传在明末清初之时,南明永历皇帝在清军的进逼之下,退据昆明避难。其御厨偶然发现了云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将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给皇帝。永历皇帝吃了以后发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浓味醇、甜咸适宜,连声夸赞,这“云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纪末,有位御厨将“云腿包子”加工改良焙制成“火腿四两砣”,这便是云腿月饼的雏形。 

如今,云腿月饼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腻,甜而不拗”著称,其独具一格的风味使滇式糕点在国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饼还有一种清香的品类,正好与云腿月饼形成互补,那就是鲜花月饼。由新鲜采摘的玫瑰花瓣制成玫瑰花馅,加以面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制成的鲜花月饼,口感酥脆、花香浓郁。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饼,值得一提的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式月饼”。 晋式月饼形制古朴、口味淳厚、酥绵爽口,以郭杜林月饼为代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饼铺的郭姓、杜姓、林姓师徒,因一次饮酒过量误了时辰,意外制成一种新的包馅饼,一经问世立即得到众人追棒,人们还为这个饼起了个别名——“醉饼”。

后来,为纪念郭、杜、林师徒三人,人们把这种饼叫做“郭杜林饼”,并逐渐成为山西中秋风俗和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闪亮符号。 双合成的郭杜林月饼 “郭杜林月饼”是山西特殊历史与地域条件下的产物。

按地域条件来看,颇具地域特色的还有潮式月饼,也称潮汕朥饼,“朥”字在潮汕方言指猪油,即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皮酥馅细、内馅有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等。 

传统的潮汕朥饼 此外,还有小巧玲珑,皮酥馅饱,主打“梅干月饼”的徽式月饼;以芝麻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饼;以西安水晶月饼为代表的秦式月饼等等。中国各大地区的月饼可真是种类繁多、花样层出不穷。 

看了那么多月饼,究竟“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顾名思义,月饼也是一种饼,有关“吃饼”习俗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记载有个人家里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却“见人之做饼,则还然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面食中加馅的做法,《齐民要术·饼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当时的烧饼与今天的羊肉馅饼非常相似。

由此看来,制饼工艺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出现了“月饼”这种节令食品,换言之,即“饼”是什么时候与中秋节挂钩而成为“月饼”的呢?

这个问题,或许要从中秋节说起。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考察关于唐朝中秋节习俗的历史文献,主要见于大量赏月诗歌和一些笔记小说,个别地方只是说准备“酒食”,并没有提及“吃月饼”这一习俗。

反之,宋朝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少关于“月饼”的文献,如前文所提及苏轼在《留别廉守》一诗中的描绘:“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武林旧事》和《梦粱录》也都提到了“月饼”,然而这时的月饼都是作为平时吃的面食或点心列出来,很可能指的是一种外形像圆月的饼食,与中秋并无直接关系。

近二十年来,相比上述所提的传统月饼,新款式月饼更是层出不穷。举个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饼首度问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软滑爽又略带弹性的口感,打破了旧时以糖浆做外皮的传统,首创以糯米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红。冰皮月饼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了中秋节中年轻人的新宠。

 

冰皮月饼此外,还有一些更为创新的月饼,如冰淇淋月饼。以巧克力为外皮,冰淇淋为内馅—— 

 

比较为奇特的,当属保健月饼,也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功能性月饼,有虫草月饼、药膳月饼、人参月饼等——

妈妈再也不骂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鸡蛋月饼了解一下——

多吃菜对身体好 肉类也来一款,小龙虾月饼不要太飒——

惊不惊喜? 主食更不可少,强推这款螺蛳粉月饼——

意不意外? 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比如再来一款风油精月饼(慎重选择)——

醒醒吧 说说你家乡的月饼吧!国历君搬好小板凳了。

原标题:中国月饼地图:闭上眼睛,那是家乡的味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