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号消息,自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穿越寒暑,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6812755例,累计死亡662095例。
7月29日,在美国纽约,行人从一处号召市民共同抗疫的广告牌旁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也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百态。
面对可能要与病毒较长期共存的现实,人们越发认识到,唯有团结协作、在抗击疫情行动中做到“无问西东”,才能最终打败共同的敌人。
聚焦此刻:
一场远未结束的疫情
半年前,新冠病毒尚少为人知。如今,新冠疫情阴影已笼罩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我们共同面临的最大考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截至29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44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5万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为官方统计数据的6至24倍。
作为世界头号经济科技强国,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且其疫情全面暴发晚于亚洲和欧洲,有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别国防控经验作为参考。但美国国内疫情蔓延之快、带来后果之惨重,令全世界大跌眼镜。美国政府的“花式抗疫”行为难辞其咎。专家们警告,就现在的疫情发展趋势而言,到11月1日将有2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7月29日,在美国纽约,一名男子在超市内等待结账。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美洲大陆其他国家形势也不容乐观。泛美卫生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地区。
7月28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民戴口罩出行。新华社发
欧洲地区疫情在严格防控措施下趋于缓和,但自6月陆续“解封”以来,多国疫情出现反弹。德国、奥地利等国近期加强防控措施,重新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客进行强制病毒检测。
7月25日,一名遮住口鼻的顾客在德国柏林一家超市购物。新华社发(张平摄)
在非洲,疫情正加速蔓延,公共卫生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在亚洲,人口大国印度疫情蔓延速度近来显著加快,确诊病例数突破150万;一些东南亚国家疫情也处于上升状态,新增确诊病例保持高位……
7月29日,一名女子在印度新德里接受新冠病毒检测采样。新华社发(帕塔·萨卡尔摄)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增加100万病例所需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目前,一些国家的抗疫措施虽已成功减缓病毒传播,但并未完全阻断。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带疫解封”,新冠病毒在多地卷土重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坦言,现实是残酷的,疫情远未结束。
回望半年:
一面映照万千的镜子
新冠疫情犹如热带雨林里的“蝴蝶”,它扇动的翅膀在全球各领域引发“海啸”。疫情也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最好的一面和最坏的一面”。
疫情大流行下,全球经济深陷泥沼。世界银行6月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企业倒闭、产业链断裂以及大规模人口失业之严重程度远超预期。
这是7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为遏制疫情蔓延,各国采取措施限制非必要商业活动和个人出行。但同时,生产和消费也受到严重影响,民众生计压力陡增。为重启经济,多国逐步推进复工复产,但由于部分重启活动实施过快、民众执行防疫措施不到位等,多地疫情出现反复,防控措施不得不再度收紧,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之路再遇变数。
疫情之下,有人选择弥合分歧、相互支持、团结抗疫,也有人选择与众人逆向而行、与大义背道而驰。正如谭德塞所说,这场大流行病展现了人类最好的一面和最坏的一面,既有坚韧、创新、团结和善良的感人行为,也有污名化、虚假信息以及将疫情政治化的丑恶现象。
3月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意大利红十字会主席罗卡(后排右六)与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合影。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
人们看到,美国政府对外“甩锅”他国,对内打压专业人士意见和建议,致使其国内疫情日益严重。路透社文章直接点明,美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糟糕应对,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最大风险。
更令全世界哗然和愤怒的是,在各方携手防控、多国领导人呼吁团结合作之时,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将退出世卫组织。知名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直斥,在全球面临人道主义紧急情况的关键时刻,美方退出世卫组织无异于“耍流氓”。
面向未来:
一次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大考”
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半年来,在与新冠疫情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人类付出惨痛代价,数十万鲜活生命倏然画上休止符,数万家庭承受着离别之痛,数百万人因社会秩序混乱陷入生活窘境,无数工厂企业难以为继……
人们必须审慎思考,如何应对这场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考”。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6月22日,工作人员将新冠肺炎死者遗体的灵柩从智利圣地亚哥圣何塞医院抬出。新华社/智利一号通讯
新冠疫情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有至少45亿人生活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之下。
世界何时能走出新冠病毒阴影?
不少专家认为,新冠病毒目前尚未从任何国家完全消失,应对新冠大流行任重道远,未来人类可能要面对与新冠病毒较长期共存的新常态。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直言,他不认为新冠病毒能被“根除”。
如何走出疫情阴霾?
世卫组织明确指出,取得对新冠疫情的掌控权,任何时候都不晚。负责任的政府政策是一面,自觉的公民行为是另一面。抗击疫情的努力中,每个人都是自身行为的风险评估者和决策者,个人责任同样不可推脱。人们需要继续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最大程度减少病毒传播。
人类能否重获往日“自由”?又该如何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中每一位“公民”更加和谐融洽地相处?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秘书长伊沃妮·伊格罗说,新冠疫情带来一个契机,让人类重新审视野生动植物贸易领域的政策和措施,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面对疫情,是各自为营有利,还是团结作战有效?放眼全球,半年的抗疫之战指出了面向未来的答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全球范围内“错误信息传播”愈演愈烈,当前应是一个讲科学、求团结的时刻。
《柳叶刀》社论
应对疫情需要各国进行开放式协作,缺少团结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威胁。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促使我们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它契合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
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三部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新冠疫情“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流行病本身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问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国际社会唯有共同应对、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才能最终战胜危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原标题:这半年,疫情笼罩的世界经历了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