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南京疫情源头锁定,针大的窟窿如何漏过斗大的风?
07-31 08:29: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消息,7月30日,在连续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的第11天,南京在发布会上首次通报了此次疫情的源头——机场保洁员。

在疫情防控中常常提到“针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无疑保洁员成了那个针眼大的窟窿,那这个漏洞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的防控举措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升级?

防护服并非保洁人员必选装备

7月30日南京发布会上,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通报,本次疫情早期报告的机舱保洁员病例的基因序列与7月10日俄罗斯入境的CA910航班报告的1例输入病例的序列一致。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保洁员工参加了CA910航班的机舱清扫,工作完成后,因为防护洗脱不规范,可能造成个别保洁员感染,进而在保洁员工之间扩散传播。

保洁员在机舱清扫中有哪些防护?防护洗脱有哪些规范?这将为今后堵住疫情防控漏洞提供参考。

澎湃新闻查询民航局官网发现,新冠疫情暴发后,民航局就发布了《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对防控指南进行修订,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七版了。

澎湃新闻查阅《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七版)》(以下简称《指南》发现,这些指南不可谓不细致,大到航班防控风险评估,小到机组人员打喷嚏的姿势都有详细的规定。

但对于保洁员的防护规定却着墨不多。仅在航空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中提到:航空器清洁人员、消毒人员个人防护用品(见附表),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或经培训后上岗。

在附表即各类人员个人防护参考建议中,清洁人员的防护用具以国内、国际(低中风险)、国际(高风险)三个航班分级风险来确定。

根据这个表格中的建议,负责国内航班的清洁人员必选防护用具只需要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而负责国际(低中风险)航班的清洁人员需要用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鞋套、一次性条形帽。负责国际(高风险)航班的清洁人员需要使用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橡胶或丁腈手套、一次性鞋套、一次性条形帽。

防护服则无论是国内航班还是国际航班都不是必选防护装备,仅在表格后备注了高风险航班建议清洁人员穿长衣(或袖套)、长裤,防止皮肤裸露,回收医疗垃圾建议佩戴护目镜/面屏。

目前通报中提到保洁员工作完成后因为防护洗脱不规范导致感染,那他们防护洗脱有哪些规范?

在《指南》的附录4中,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有明确规定。脱卸防护用品顺序中,保洁员不穿防护服应该有9个步骤,从第一步离开污染区域,在缓冲区脱卸(不能污染其他人)开始,然后摘掉手套、脱掉鞋套、帽子、口罩,每一步都需要进行一次手部清洁消毒。通报中提到的因为防护洗脱不规范导致感染,正是在这9个步骤中出现了疏漏。

病毒隐秘传播,外溢多地

丁洁在通报中还提到,保洁员同时保障国际和国内航班的垃圾清运,机场其他工作人员因为接触保洁员或被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保洁员同时保障国际和国内航班,这也不符合目前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七版)》。

指南对入境客运航班保障措施规定,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入境保障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消毒后通过专用通道运输转运。如无法设置专用通道转运,应相对固定路线,错峰转运。

另一个漏洞是核酸检测的频次和精确度。通过丁洁的通报可以判断,保洁员的感染应该是发生在7月10日,但直到7月20日,机场人员每周例行筛查才排查出9例感染者。

这也意味着病毒在保洁员间隐秘传播了10天之后才通过核酸检测发现。《指南》中规定,从事冷链货物操作和转运的地面工作人员需每7日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依照机场当地有关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而从各地报告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来看,正是这10天期间南京禄口机场的隐秘传播将病毒带到了其他地方。辽宁沈阳、大连,江苏宿迁,四川绵阳,安徽芜湖,广东中山的感染者,都是在这10天期间到过南京禄口机场。

为了及时堵住防控漏洞,目前民航局也有新动作。7月28日,民航局召开民航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会上强调继续增加核酸检测频次,一线重点人员每两天完成一次核酸检测。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将民航从业人员和包括保洁人员在内的非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纳入当地“应检尽检”的免费检测范围。

原标题:南京疫情源头锁定,针大的窟窿如何漏过斗大的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