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赶场坝古镇村落
那些商队在岸边消失
骡马的蹄声依旧在耳边被
踏得溜光的石板
任人打量 揣测
——节选于张守刚的《故陵诗草》
那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早已繁华落幕的旧村落。去往之前,我们翻寻到张守刚(重庆云阳人,云阳县作家协会领军人物、国内打工诗歌的创作代表)所创作的《故陵诗草》。他追忆的,正是这个地方。为何总有人怀念它、想念它?
为何我们要一睹它老去的背影、踏寻它曾经的踪迹?因为,即便有一天真正消失,它也值得我们所知。
留下被磨去棱角的青石板
难得看见生人来,去我家坐坐吧
从云阳县城出发,车行接近两小时,便抵达故陵镇。当地,有一个被人称作赶场坝的地方。曾经每隔三天就要赶一次场,曾经热闹得走不动道。遗憾的是,这些年,那里很少再赶集,自然不再热闹了。
赶场坝指的,正是故陵镇宝兴村三组97到167号,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云阳故陵古道。也是文中开头,张守刚所描述的那处旧村落。
赶场坝正街有300余米长,是故陵古道的中心部分。刚进正街口,一位老人便迎上来,热情招呼我们。她嘴里蹦出一句话:“我家门口呀,很长时间没见到生面孔了,见到你们我挺高兴。”
9月30日,我们去的那天,正街上除了依稀几个老人在走动,没见着青壮年人。
错落有致的屋檐
木质老房已经严重倾斜
面朝大路的商铺窗户还在,但是土墙已经垮了一半。
这里太安静,静得就连古道边的小溪,眼下也没发出潺潺流水的声音,溪边的石梯爬满青苔。
整条街上,房屋沿街而设,大部分老房墙面被注明空置房和危房。它们呈人字形屋顶、穿逗夹壁结构,以泥土筑墙、篾片编壁。其中,老房梁大部分歪斜,青藤爬上窗棂,门上落锁生锈,长满青苔的石磨倒在一边,青石板和石条已被磨去棱角。
眼前的一切,几近人去楼空。那么自然,又那么令人心疼。
老庙变村小 4个孩子就读
周开太站在唯一的教室门口
教学楼后面还有武圣宫仅剩的一面墙
这条古街上,还剩下几户居民生活,还能见到被烟熏黑的土灶,用来洗碗的丝瓜瓤,以及捆绑整齐的包谷芯柴火和大圆形晾晒筲箕。
走至古街底端,老远便望见一张牌匾,上面写着:故陵镇故陵小学宝兴教学点。这是宝兴村唯一的村小。
武圣宫的石碑恢弘大气
该校院坝当操场,院坝旁的石碑上,仍然清楚刻印着“武圣宫”三个字,石碑上镂空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蛟龙。
用背篼背回家里的柴火已劈开堆好
根据宝兴村村委会搜集的资料记载,这武圣宫曾由两大殿组成,前殿是戏台,曾可容纳百人同时看戏;后殿是正殿,供奉着神像。昔日高大的武圣宫,如今只剩下些许殿墩及一面雕工精细的老墙了。
“几年前,这里还有200多个村里娃读书。现在,多数娃出村求学,这里就剩4个就读。两个男娃,两个女娃。”见我们来,该校一名右手缠着石膏绷带的人走了出来。
他说,自己叫周开太,56岁,既是这所村小目前唯一的教师,也是该村小的校长、保安、厨子。目前该校所有课程,均由他一人来教。当然,他也是武圣宫目前唯一的守门人。
9年前,周开太被调到这里教书。听老教师说,武圣宫有近两百年历史,落成之后,便一直有人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解放后,武圣宫变成名符其实的学校,听说鼎盛期,有近千名学生在此就读。后来,武圣宫年久失修成为危房,便拆除重建为三层教学楼。
今年暑假,周开太在路上出了车祸,考虑到4个学生学习不能耽搁,右手刚做完手术,他便坚持回来教学了。他感叹说:“不知这届学生毕业后,学校还有没有生源。只要有学生,我就教到退休。”
挑夫和马夫,曾是古街常客
花岗岩上踩出的马蹄印能装下不少雨水
往回走时,我们细看那些落寞的街石,可辨昔日骡马踩踏过的印痕,尤其是古街正中的风雨廊桥上,两块厚重的大理石桥面,被往日南来北往的骡马踩出多个拳头大的凹坑。
“我听婆子妈说,最早这里是大盐道,周边卖药的、卖盐的、卖布匹的商人都从这里过。”我们遇见了81岁的雷恩淑婆婆,是古街上江家的媳妇。她告诉我们,婆家的房屋早成了危房,垮过多次,一家人已搬到别处居住。不过,每天,她都要回老家来散步。
雷恩淑老人站子自己的铺子前给后辈回忆当年的场景
她说,她嫁过来时不到20岁,当时古街仍旧人来人往,商业气息浓厚。能嫁到这儿来的姑娘,当时真拥有一种福气。
雷恩淑说,为给过往商客提供便利,并从中挣取收益,在她嫁过来之前,婆家已在古街上开饭铺多年,主要卖罐罐饭和羊肉汤锅。当了别人家的媳妇,当然要孝顺公婆,她主要帮婆婆洗碗、上菜。而饭铺主要客源,是挑夫和马夫。
现在偶有骡马经过,但是已不是商客。
“每晚,饭铺二层可供10人过夜,我还要负责烧洗脚水。” 雷恩淑怀念的,是60年前的古街。当年除了骡马来往,喝盖碗茶的、沿街坐在石凳上聊天的人,随处可见。
她仔细回想,年轻时,街上约有10余家商铺,旅店、包子铺、裁缝店、烟花铺等等,还配有村卫生所,能满足当地人生活所需和过往商客需求。
我们在古街的角落里,发现一块残缺的刻字石碑,上面勉强可辨些许村规民约:不能招留匪徒、不能欺压善良、不能骗人、不能赌博、不能肆无忌惮……不知何时起,这里不再人欢马叫,处处门可罗雀。
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之一
宝兴村村委会主任周晓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今年50岁的他,对这条古街充满感情。这些年,他有意搜集不少关于故陵古道的过往,其中包括老村民口口相传的各种信息。
藤蔓植物爬上屋顶
很多屋顶的瓦片已经破洞塌陷
小溪缓缓流过村口,村民养的鸭子悠闲觅食
屋檐之间郁郁葱葱
根据有关记载,这条老街,曾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曾商铺林立、商贾云集、骡马来往络绎不绝,是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之一。周晓阳听当地老人口传,威震敌胆的贺龙将军,当年贩盐也曾多次往返于此。
另外,根据云阳县文化部门有关记载,故陵镇所在地,属云阳最早设郡之地,而故陵这一地名,早前就出现在《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水经注》等著名典籍之中。
周晓阳还搜集到一种说法,故陵是巴人进入长江三峡地区以后,曾依托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立住脚跟,并建立起巴国在长江地区的第一个都邑,该镇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的早中期,距今很可能超过4000年史龄。
老房新居,小溪对岸就是全新的村民服务中心“
这些老房,是镇里留心保存下来的,期望有朝一日,它能成为乡村旅游景点。”周晓阳说。
眼前的故陵古道,的确满是沧桑,若能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或许沧桑之感将是它的点睛之笔。在此,我们只愿时光放慢脚步,让它在风雨中走得更远。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吴娟 李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