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近期,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钢铁”)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1-9月实现营业收入174.37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4.8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8.82亿元亏损额,大幅扭亏为盈。
此前陷入连年亏损的重庆钢铁,是如何成功化解退市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现如今,“淬火”新生后的重庆钢铁,又将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化、智能化钢企”的发展新路径?
引入四源合基金参与“混改”
重庆钢铁曾是重庆钢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原主要厂区在主城的大渡口,后环保搬迁至长寿。
从2011年到2016年,重庆钢铁连年亏损。到2017年4月,重庆钢铁负债率已高达114.6%,其银行账户和主要资产均被查封冻结,上交所给予重庆钢铁A股退市风险警示。
彼时,市国资委牵头对重庆钢铁进行全面评估后认为,避免破产清算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重庆钢铁脱困,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局面。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当时的情况是:整体出售没有适合对象,企业重组成本高、代价大且前景不明,破产清算债权受偿率低、风险大。
经反复研究论证,确定对重庆钢铁实施司法重整,通过引入有资本实力和运营能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次性解决债务问题和发展问题。
此时,作为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之一的四源合基金进入视野。
四源合基金是国内第一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联合多家中外企业共同组建,颇具资本实力、运作经验和产业背景,它提出拟一次性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参与重庆钢铁司法重整。
随即,一揽子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司法重整工作开始了。2017年11月20日,经市一中法院裁定批准,重庆钢铁正式对外公布重整计划。
当年12月29日,市一中法院裁定确认重庆钢铁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四源合基金成为重庆钢铁控股方。
2018年1月2日晚,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于1月3日开市复牌交易。至此,重庆钢铁退市“警报”解除。
重庆钢铁重整创下多个“之最”
因连年巨亏被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重庆钢铁,为何能在短短数月即完成司法重整?
“重庆钢铁司法重整属于特别重大且无先例的案件。”参与整个司法重整过程的市一中院副院长裘晓音称,重庆钢铁司法重整案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债权人数和股东人数,均为当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司法重整案件之最,重庆钢铁成为国内首家重大资产重组不成功而直接转为司法重整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例“A+H”股上市公司的司法重整案件。
在司法重整过程中,市一中法院首次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召开债权人会议,同时运用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等,全流程公开案件节点信息,充分保障债权人权利,并成功向香港联交所申请豁免新增股份不重整计划召开类别股东大会,此前这在资本市场上尚无先例。另外还征得上海证交所同意,调整资本公积金转增除权参考价格计算公式,调整后股票除权参考价格与停牌前价格一致,保障了广大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
市国资委认为,重庆钢铁司法重整计划能否获得债权人和投资人票决通过,是此次重整的关键。
经过数十次修改、上百次沟通后,多方最终确定了重庆钢铁司法重整五项核心内容:由四源合基金与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共同组建钢铁平台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司法重整;重钢集团依法向重组方让渡所持重庆钢铁股票;以市场化方式债转股,对不同债权人进行债务分类清偿;剥离处置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公开招拍挂对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处置;维护职工利益,在职工债权全额现金清偿的同时,实施对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
上述计划很快得到各方一致认同并高效推进。2017年11月,重庆钢铁司法重整计划一次性获得职工债权组会议99.33%、财产担保债权人组会议100%、普通债权组会议95.54%的高票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获得99.31%的A股股东、100%的H股股东同意,其通过率和清偿率均创下上市公司司法重整案例之最。
淬火新生后迎来产销“开门红”
完成司法重整,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重庆钢铁,相继解除了退市危机、债务危机。今年以来,企业产销量、营收、利润等多项指标均创下自环保搬迁以来的历史新高,迎来淬火新生“开门红”。
重庆钢铁总经理、副董事长李永祥说,企业目前已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制度,从公司治理、产品结构、工艺流程等方面重塑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旧重庆钢铁的最大变化,是采购理念转变。”重庆钢铁副总经理吕峰说,目前企业一改过去单纯追求采购价格最低的思路,转向追求全工序综合使用成本最低,以技术方案确定采购标准、由采购标准决定采购方案,并着手对全流程开展内部挖潜。
通过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重庆钢铁成本精细化管理初见成效,同时企业炼铁、炼钢、热轧等生产工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改善。
新、旧重庆钢铁的另一变化,体现在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上。
四源合基金接手重庆钢铁后实施的“大手术”之一,是纠正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错配,将产品市场定位调整为立足重庆、深耕川渝、辐射西南。
目前重庆钢铁正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建设,预计今年企业将形成600万吨钢年产能,逐步建成绿色化、智能化钢企。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原标题:改革助重钢蹚出新生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