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逝去,留下的就是一个句号?“不,生命的最后,不应该仅仅只是句号,而是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清明节前夕,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院长伊华在渝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位做过模特,进过外企的高知女性,现在却是一名有着23年从业经历的殡葬人。
伊华的人生本来有一万种选择,可她偏偏选择了殡葬行业。1996年,28岁的伊华进入福寿园。“亲人安葬或告别的地方实际上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情绪疗养,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伊华说,正因为如此,殡葬业对环境的营造和服务的细节都需要美感,因为生命本身是美好的。美感能够透射出家庭的情感、社会的温度,能够让更多的人在告别亲人的这一刻感受到生命真正的意义。“23年里,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殡葬做美。让公墓变公园、让告别变美丽、让传统祭祀变成现代纪念。”
2018年,福寿园创办了中国福寿园生命服务学院,由伊华担任院长,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有综合素养和技术的现代殡葬从业人员。同时,也希望通将教学将生命教育推广到社会上,改变大家的生死观念。生命服务学院还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生命关怀协会、香港恒生大学、《解放日报》等联袂举办过北大清明论坛、复旦生命文化节、解放文化论坛、沪港两地生命教育新媒体创意大赛、墓园静默行走等活动,让生命教育不断打开边界、面向公众。
福寿园始终完善和贯彻“心理环保”的理念,墓碑瘦身,纪念扩容,破解“生态葬后无祭”之困局。一方面,通过告别追思、人生电影、百姓家史、数字档案等纪念形式,建立每个家庭对于生命的感恩、先辈的缅怀、精神的铭记以及美好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创建集人文纪念公园、人文纪念馆、人文研究所于一体的城市人文历史大平台,拓展纪念、保护、研究、传承等功能。
20余年来,福寿园公益事业累计投入约3.5 亿元,相关受益群众超过五千万人次。其范围包括慈善扶贫、灾难援助、精神救援、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并于去年底成立了公益发展基金会。在重庆,璧山西郊福寿园专门为孤寡老人开设了璧和园,从去年3月至今,已经让22位孤寡老人免费安葬。福寿园南山福座从2014年至今,连续6年向社会捐赠423个塔墓位,今年将向孤寡老人捐赠63个塔墓位。
上游新闻记者 唐国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