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城市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却用自己的行动带给我们“平凡的美好”。
5月24日,2019年第三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名单揭晓,来看看他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自强不息书写美好人生的“超人妈妈”
肖霞,女,33岁,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丁香路社区网格员。20岁时她因工伤失去右手,之后家中屡遭变故:公公突发疾病卧床不起;父亲身患癌症;婆婆年纪大身体不好;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日子虽艰难,但肖霞乐观坚强,白天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网格员”,下班回家悉心照料家人,女儿班里的同学都知道肖霞,她是孩子们眼中的“超人妈妈”。
△肖霞
日复一日坚持街边磨刀服务群众的老兵
罗泽南,男,87岁,江津区工业局退休职工。他是一名老兵,2010年,他开始在街头为老百姓免费磨刀。9年来,他累计已经磨了1.7万把刀。他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的磨刀“事业”,每天都仔细记录着磨刀数量,每月一小结,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为群众磨2万把刀。
△罗泽南
总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武警战士
张伟波,男,24岁,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二大队石柱中队司务长。2019年3月4日晚,张伟波途经红绿灯路口时,发现一名老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衣服已被雨水浸透,一名无助的小姑娘,站在受伤老人身旁哭泣。他迅速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并支付了2500元住院检查费用后默默离开。近4年来,张伟波勇救了3人生命,他热心助人的善举,传递着爱心和满满的正能量。
△张伟波
冲向火海用生命换取一方平安的老社长
王龙才,男,68岁,铜梁区土桥镇庆林村社长。2019年2月5日,铜梁区土桥镇庆林村19社海拔500多米的高坡上突发山火,危急时刻,社长王龙才带领村民一边朝山上冲,一边向上级请求支援。经过多个小时的奋力扑火,山火终于扑灭。下山路上,王龙才因疲劳过度,永远地倒下了。
△王龙才
用勇气和担当筑起生命之墙的“路人”
蒋林,男,47岁;李奇,男,24岁;张梦娇,女,31岁,璧山区个体经营户。2018年12月18日上午9时许,龚某与前妻罗某因感情和经济纠纷产生争执,大打出手,盛怒之下的龚某从衣服里拿出早已藏好的砍刀,朝罗某一阵乱砍。路过的张梦娇、李奇、蒋林三人勇敢站出,不顾生命安危,和龚某殊死周旋,最终合力将龚某制服,用勇气和担当为受害者筑起生命之墙。
△张梦娇,蒋林,李奇
为“植物熊猫”扎根深山38载的守护者
李光华,男,61岁;李光禄,男,56岁,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金佛山银杉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至今的“植物活化石”,中国独有。因其珍贵,被誉为“植物熊猫”。38年来,李氏兄弟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深入山路崎岖、山势陡峭、人迹罕至的苍莽密林,用汗水和生命守护银杉、记录银杉。看护银杉的工作异常艰辛,但李氏兄弟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言苦;护林工作收入微薄,还常常因阻止违法行为被人埋怨,但李氏兄弟从不言悔。老大李光明去世后,李氏两兄弟继续守山护林事业,他们还在悬崖峭壁间的银杉树上采收银杉籽,帮助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人工繁育银杉3000多株,为银杉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光华,李光禄
22年奋战在疏浚工作一线的管道疏浚员
聂世明,男,49岁,渝中区市政管理局管道疏浚员。1997年至今,聂世明常年战斗在全区疏浚工作一线,主要负责全区151座公厕化粪池、735座弃管化粪池和1976座社会单位化粪池的日常管理和清掏疏浚。22年间,累计完成6500余次清掏疏浚和应急抢险任务,日均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他走遍了渝中区的大街小巷,对分布在方圆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厕化粪池、弃管化粪池、社会单位化粪池位置及其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同事都称他是渝中区化粪池管网的“活地图”。
△聂世明
33年不离不弃贴心照顾婆婆的好儿媳
邹如仙,女,55岁,綦江区文龙街道居民。1993年3月,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婆婆失去爱子受到严重打击,整天精神恍惚,又因尾椎骨折被送进抢救室,需卧床休息两年以上,照顾婆婆和幼子的重担就落在邹如仙的身上。720个日日夜夜里,经过她的悉心照料,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了,精神状态良好。如今婆婆逢人便说“我这上辈子不知修什么福了,修来这么个好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呢!”
△邹如仙
十年如一日同时照顾三位患病老人的“顶梁柱”
梁长书,女,41岁,巫山县骡坪镇玉水村村民。在周围村民的眼中,梁长书“很宅”,因为很少有人见她逛街串门,更不要是说出远门了。但在家人眼中,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如果没有她,公公和丈夫的爷爷这两位瘫痪老人,以及体弱多病的婆婆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梁长书丈夫的爷爷94岁,已瘫痪7年;公公74岁,已瘫痪10年;婆婆体弱多病;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在外念大学。这么多年来,都是她一个人悉心照料爷爷和公公,喂水喂饭,擦洗身体,照顾他们大小便……从未有半点怨言,只有她的忙碌与坚守!
△梁长书
带动乡亲摘掉贫困帽的“坚强好男儿”
付维刚,男,40岁,秀山县清溪场镇龙凤村村民。几年前,付维刚一家还是贫困户,为给孩子治病花光了积蓄并欠款20多万元。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开始种植黄桃,2017年产值约13万元,2018年结果子2万斤,家庭条件因此逐渐好转。在自己摘掉贫困帽的同时,他不忘帮助邻里乡亲,手把手教授黄桃种植技术,带动身边群众一起致富。
△付维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