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子泡萝卜——抓不到姜(缰)”“荷心炒粉条——无孔不入”“盯不倒秤”“滴滴尕尕儿”“卖虾不拿秤——抓瞎(虾)”……这些有意思的重庆民间方言,短短一两个字却蕴藏许多道理、经验。当下,有些方言依然在人们的交流中使用,而另一部分已少有人提及,再过数年,可能就会濒临失传。
为让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语言文化宝贝流传下来,并让后代更清晰了解其含议。重庆巴南区木洞镇的一位退休干部,历时十年,爬涉巴渝山水,走家串户,海量收集,整理编辑,优选出30000余条民间方言词条,并集结出版《重庆方言辞典》。
十年收集草稿重达27公斤
这位65岁的老人名叫李元烈,是巴南区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事业干部,于2015年10月退休。作为深耕基层文化的工作者,退休前,他因工作关系,与普通群众接触较多,经常会接触到民间俗语,他深感这些巴渝民间方言文化,含议深刻,博大精深,应该得到传氶和发扬。
在十年前,他便萌生了将这些方言、俗语、歇后语,集结成册,以辞典的方式收录,注音、释义,让它们都能流传下去。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注意收集,有时走村串户他就会特意去和一些年长者沟通,一听到有意思的方言,便马上掏出纸笔记录。
“我的草稿中,大部分是烟盒纸。”李元烈说,有时遇到没带纸张,他便将香烟取出,用烟盒纸现场记录,生怕错过一个有意思的方言。
数年时间,他的草稿加在一起重达27公斤。这些都是他收集的原始素材,因工作时间紧张,他没时间整理草稿,就着重收集,等有时间再进行精选。
辞典初稿多达120万字
2015年,李元烈退休,他有了更多时间来收集整理民间方言。
在退休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上山下乡,走家串户,问寻民间百姓、亲朋好友,继续扩大方言词汇量。遇到不懂的,他就一再向别人请教,有时一句方言,每个人说出的意思都不一样,他就不断寻找多人求证,得到最接近原意的表达。
虽然是方言的收集,但李元烈相当严谨。在收集过程中,遇到一些口语,根本查不到这个字该如何写,为一个字,李元烈上网、向人请教,查遍十多本词典,最终这个字的写法、读音、意思,准确呈现。
还有一些民间口语,他在注释时,就会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作为辞典,就应该有传播教化功能,让更多年轻人、外地朋友能够看懂。”
最终,李元烈经过海量收集,民间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惯用辞等,形成多达120万字的初稿。
新书出版获专家称赞
“这些民间方言,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智慧的结晶。”李元烈说,这些方言中也存在一些糟粕,于是他在整理过程中,进行了提炼去粗,将重复的、粗俗或有色情意味的词条全部去掉。
经李元烈几年的整理,最终形成85万字、30000余条民间方言词条,按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并逐条注解加定义,编印成辞典,最终形成《重庆方言辞典》。
李元烈将书稿邮寄到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中国教育科学出版集团责任总编陈铁栋在给李元烈的信函中称:《重庆方言辞典》收集的3万余词条举世无双!《重庆方言辞典》的词条解释加定义举世无双!
《重庆方言辞典》于今年4月第一版印刷出版。全书752页,共计85万字。
新闻多一点>>
这些方言你都晓得是啥子意思吗?
草绳拔河——经不住扯:教导义。本指草绳用来做拔河运动的绳经不住拉。实指因经济或时间的关系,再也经不起拖延、折腾。
草帽当锣——响(想)不起来:健忘义。本指草帽质软,当锣打时没有撞击声,所以不会有响声。实指所指之事已经忘记,一时想不起来。
结孽子:本指结仇,实指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中得罪了人,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盯不到遭头:借指看不到事情的征候。
滴滴尕尕儿:戏谑义。本一象声词。实指很少的事或物。
觌起干:针锋相对义。本指当着他人的面干事。实指双方因故面对面不的,互不相让针锋相对。
噔啦麻糖:戏谑义。本指像麻糖那样黏扯。特指男女之间关系暖昧。
绷重八重:夸张义。本指重,很重。实指物体十分的沉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