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 > 正文
上游•读书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石年绍
05-07 10:30:00 来源:重庆晚报 石年绍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傅国涌/著 天地出版社 2020年4月出版 定价:48.00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石年绍

由天喜文化策划,历史学者、儿童母语教育践行者傅国涌新作《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不久前和广大读者见面,傅国涌带着孩子们跨越时空,游学万里,寻觅历史洪流中遗失的文化与大美。

“游学”是近年来十分火的一个词,指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上学,而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达到学习效果,时间一般设定在1-4周。

“游学”其实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中国的“游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周游列国治学,其精神也是现代的游学始源。在中国古代,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经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8年9月,傅国涌带着24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童子走进老北大红楼,开启了国语书塾“北京教育文化之旅”。谈及这次“游学”,傅国涌不无感叹:“童子们在长城背诵贾谊的《过秦论》;在清华王国维纪念碑前背诵陈寅恪执笔的碑文;在工字厅前的荷塘边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颐和园面对昆明湖朗诵沈从文的《春游颐和园》;在植物园梁启超墓园背诵《少年中国说》……从北大红楼到未名湖,从水木清华到圆明园,从香山到颐和园,到处都回荡着童子们的琅琅书声。白天,童子们行走、读书、听课;晚上,则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许多童子写出了令人欣喜的文字。很多个时刻,我都能感受到‘游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正在一一呈现。”

“1912年初,蔡元培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五年后的1917年初,到北京就任北大校长;十年后,在南京先后就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在谈及本书的写作动机时,傅国涌提起了双城游学之旅这个想法的由来:“作为中国近代最有魅力的教育家,蔡元培平生的事业主要在南京和北京展开,尤其在北大任上的作为,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一个人,将南北两座城连在了一起。我想将一些应该留传下去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书的雏形。”

本书分为北京教育文化之旅和南京寻梦之旅两部分,详细记录了傅国涌带领学生们游历北京和南京那些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著名景点,如长城、未名湖、清华园、圆明园、颐和园、秦淮河、台城、石头城等,现场感受这些景点的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的同时,如何带孩子们跨越时空,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曹雪芹、梁启超、鲁迅、陶行知、赛珍珠等大师们“对话”,给孩子们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及他们的人生沉浮、命运遭际与精神品格,发掘那些在教科书与历史作品中读不到的历史真相。

谈及书中每一篇都由“先生说”和“童子习作”两部分构成,傅国涌坦诚:“这不是我的‘双城记’,而是孩子们的‘少年双城记’,我所做的则是成全他们,让他们各自成为席勒的‘审美共和国’和雨果的‘思想共和国’。

“从波光塔影的未名湖,到废墟沧桑的圆明园;从烟笼十里堤的台城,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沿着蔡元培、胡适、司徒雷登、梁启超的足迹,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畔,童子们抚摸着百年红楼的旧砖,背诵着当年的北大校歌,‘先生蔡’的形象从此挂在了他们的嘴上,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傅国涌先生与小童子们游学万里,寻觅中国文化的大美之处,一起赋予了这两座古老都城新的意义。

版面欣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