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过境,重庆迎接全面考验。自18日开始,有那么一群人一直驻扎在南滨路,等待5号洪峰的到来。
从18日正式抗击洪峰开始,到21日洪水退去,他们连续在抗洪一线战斗了72个小时。
其间,他们背过老人、救过孕妇、抱过小孩,橙色的身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救助着一个又一个的被困群众......
夫妻同守一条江
从18日下午开始,南岸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二级指挥员景年伟,和在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四公里社区工作的妻子鄢睿,一同投入了抗洪一线,直至21日下午,两口子都坚守在抗洪一线,虽然他们同守着一条江,72个小时里,却只见了一面,话都没来得及说,只是互相看了一眼。
18日下午6点钟,景年伟紧急被调派到南滨路,进行现场情况摸底排查,为支队现场作战指挥部进行选址。在他到达南滨路时,南滨路警戒线已经拉好,烟雨路路口开始出现积水,消防车轮子已经被淹没一半,他的工作是每一个小时对南滨路沿线进行观察:水位情况和过往人员,并且联合公安、街道等部门一起劝导看水观众,第一天,他们就熬了一个通宵。
20日早上9点30分,南岸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南岸区晓月路路口一酒店有人被困,消防支队迅速出动冲锋艇前往救援,那次救援,景年伟和队友们一起在酒店里救出了被困的4名大人和1个小孩,小孩仅1岁。
救援结束后,两天两夜几乎没有睡过觉的景年伟,实在扛不住了,坐在烟雨路路口的路边,头枕在自己的救生衣上,躺着睡着了。
妻子鄢睿在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四公里社区工作已有7年,18日下午接到通知之后,将1岁半的女儿交托给了外婆照顾,嘱咐了一番后便匆匆忙忙去了抗洪现场,她的任务是支援其他社区做好洪灾居民群众的疏散工作和守好通往滨江路的路口,劝导和阻止居民群众不到洪水边逗留,以免出现安全隐患。一直到21日洪水退去,都没能回家看一眼孩子。
72个小时,他们只碰了个头
洪水来临的这三天,他们在抗洪现场的值守点中间隔着一条公路,一人守着这边,一人守着那边。后来换防,他们调换了位置,中间还是隔着一条公路。虽然彼此知道只隔了一条公路,但是却不知道对方具体在哪个位置。
直到20日下午在一次救援过程中,景年伟碰到了正在沿街巡逻的妻子,来不及打招呼,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我想跟她说,好久不见了!结婚三年了,感觉很长也感觉很短,我们感情特别好。”在景年伟的微信里,老婆的备注是“最美丽可爱的嫣嫣”,他说,平日里老婆在工作上很认真,但也有小女生的一面,这两天他都在担心她:会不会吃不好、睡不好,会不会被累到......
72个小时里,消防救援队伍的景年伟乘坐着冲锋舟参与6次救援,救援救助50余人。社区工作人员焉睿徒步排查撤离沿江门店20余家,上门核查住户80余家,劝返观洪及冒险回家的群众达数百人。他们做着不同的事情,却守着同一条江,操着同样的心。
家里1岁零7个月大的孩子,只能交给外婆照顾,老人在帮忙带孩子的同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担心两口子在前方的安全。两口子也特别细心的开导老年人,景年伟说:“老年人的担心是正常的,我们两个多给她打几个电话,报下平安就是了。其实,我丈母娘平时很喜欢听我讲这些救援故事。她也说,消防员是一个光荣的职业”。
记者手记>>
在这个庚子年,从对抗疫情的医务人员、卡车司机、建筑工人,到抗击洪水的解放军、消防员、武警官兵,他们都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放弃了假日的休息,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为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群普通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感动着大家,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洪水已开始渐渐退去,前线的他们又投入了新的战斗,数百吨的黄泥积压在各个受灾区域,需要及时的清理。数万家的商户,还等待着重建复工。
重庆慢慢的开始热了起来,伴随着的是南滨路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