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儿科聚焦那些问题?该如何发展?
9月24日,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2020第五届两江国际儿科论坛在渝开幕,与会儿科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医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冠疫情加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原有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教授李廷玉关注了新冠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
李廷玉说,湖北曾在线调查了359名儿童和3254名青少年,调查显示,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焦虑,22.28%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状。
“智能手机成瘾、互联网成瘾等是与抑郁症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李廷玉说,另外一项对527例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家庭的在线调查发现,有93.9%的家庭因新冠肺炎事件面临挑战,日常活动管理难度增加,特别是空闲时间和结构性活动,分别有35.5%和41.5%的儿童表现出更强烈和更频繁的行为问题。
“这说明新冠疫情加重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原有的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李廷玉说道。
疫情暴露儿科发展短板
此次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特点?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分析说,儿童发病率相对较低,且聚集性发病明显,在新冠肺炎确诊患儿中,26.8%-42.6%有疫源地暴露史,55.7%-71.2%有明确的感染家族聚集史。
“总的来说,患儿症状较轻,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预后较好。”王天有说,患儿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其血常规大多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较成人轻。
“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中国儿科发展的短板。”王天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疾病上强调预防为主,感染性疾病得到很好控制,非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比如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通过这次疫情,国家发现了目前的短板,并加大了儿科传染病房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儿科传染病病房。”王天有表示,在临床上,临床医生重治疗,轻流行病调查;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科的科研也相对滞后,这些短板都亟待解决。
未来大数据将促进儿科诊疗发展
“儿童新冠肺炎诊治上,采取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论坛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教授解读了《国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管理快速建议指南》。
她表示,在诊断与评估方面,由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成人较轻,建议居家隔离和观察为主;虽然胸部CT检查被广泛应用诊断成人新冠肺炎患者,由于新冠肺炎患儿CT扫描结果并没有特异性改变,且有研究表明CT扫描会对儿童带来风险,故CT检查不作为诊断儿童新冠肺炎的常规影像检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远程诊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期待大数据可以运用起来。”李秋说,在临床上,可以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大数据,来分析以往的诊疗经验,向基层医院提供指导,解决疑难杂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等问题,促进儿科诊疗的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