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渣滓洞最后一位脱险志士孙重 走了
12-31 14:01:0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渣滓洞15位脱险志士最后一位健在的孙重老人,于2020年12月31日7时9分在重庆逝世,享年96岁。

上游新闻记者从孙重同志治丧委员会获悉,告别仪式几天后将在石桥铺殡仪馆举行,确切时间将另行公告。

QQ截图20201231141642.png

“许云峰”是他的介绍人

孙重的父亲是浙江定海人,民生公司水手,抗战时迁到重庆,孙重十三四岁就在资本家工厂打工。1946年,21岁的孙重在重庆顺昌铁工厂当车工,身边有地下党员宣扬革命理念,给他看《新华日报》,让他感到振奋不已。

他曾从所住的沙坪坝步行几个小时到较场口,听入党介绍人的讲话。这位入党介绍人不是别人,正是优秀的地下党员许建业,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在许建业的介绍下,1947年9月,孙重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4月,孙重作为工人代表和资本家谈判,以“煽动工人闹事的共产党嫌疑分子”的罪名被逮捕,关进了渣滓洞监狱。

孙重没有暴露身份,特务没有掌握证据拿他无可奈何。在狱中,他认识了江姐、杨汉秀、李青林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许建业也同在狱中。每次看到同志受刑,虚弱地拖着鲜血淋漓的身体从牢门前经过,却依然带着顽强的笑容,孙重一次次受到震动,内心也更加成熟。

孙重说,江姐、李青林、胡其芬都是狱中的骨干分子,通过教育感化和策反一个叫黄茂才的小特务,借助其和外界互通信息,屡屡带回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狱友们心里也充满希望,盼望着早日出去参与建设新的生活。

序列 01.00_00_34_03.静止004.jpg

枪口下逃出人间地狱

1949年11月27日晚,特务令所有人转移到楼下,孙重所在的牢房和其他几间都挤得满满的。随着一声尖厉的口哨,一挺机关枪的枪口伸进房门门洞开始扫射,几秒钟内,狱友倒下一片。

孙重当时正好在上铺,处于机枪扫射的死角。当枪口暂停开火时,他趁机裹着棉被滚下床,匍匐在地。只见门口一个人突然跳起来抓住枪管往里拖,孙重认得是新四军排长李泽。然而,弹匣被卡在门洞,没能抢夺成功,几秒钟时间,李泽就被打死在门口。

过了一会儿,密集的枪声停下,孙重听见特务开门进来补枪。他裹紧棉被,屏住呼吸,将身体死死贴于地面。很快,又听见锁门声和匆匆离去的脚步声。待人声渐远,他掀开被子,见牢房里尸横遍地,牢门被锁上,门前堆着已点燃的桌椅和棉絮。看着死去狱友们的惨状,孙重心里只想着,活下去!冲出去!让世人都知道这地狱般的暴行!他拼命摇动牢门,寻找生的希望。

这时,又有两名牢友从尸体堆中爬起来,他们是老地下党员伍时英和青年教师周礼洪。后来才知道,由于解放军进军神速,刽子手们忙于逃命,所以执行屠杀比较仓促,也使得部分同志幸免于难。

他们发现,牢门的土墙已被打得出现松动,于是三人一起用力扳动牢门下角,十多分钟后,终于将牢门和门框扳出空隙,三人从空隙当中挤了出去!短短十多分钟,对孙重来说,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院坝里已经是火光冲天,绕过一具具尸体,三人朝8号牢房的方向跑去。他们早已通过狱友传递的信息知道,一周前,牢房后面左方院墙被山洪冲垮,那里是他们逃生的唯一希望!路过6号牢房时,看见有人在里面砸窗,他们停下来搬起大石头狠命砸去,齐心将窗栅栏砸断,救出了肖中鼎和刘翰钦。跑到院墙前,果然坍塌的部分没有修复,他们奋力翻过缺口。谁知,在岗楼上尚未撤走的特务发现火光中有人影晃动,再次开枪扫射,孙重眼睁睁看见走在最后的老大哥伍时英倒在了围墙边。

为了分散目标,逃出监狱的一群人朝不同方向跑去。孙重朝山顶方向一直跑,即使精疲力尽也没敢停下。心里一一闪过血泊中那些熟悉的面孔,心想,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胜利。

因为,他背负着那些倒在黎明前的同志们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181126141512.jpg

忍辱负重虎口脱险

逃离渣滓洞后,在崎岖的山路上,孙重跑到快天亮,鞋子也跑掉了。刚坐下来喘口气,突然,几名持枪男子从树丛中跑出来将他包围,他们是当地“反共保民军”,另外两名狱友钟林和杨纯亮也被他们捉住了。这帮人一口咬定三人是“共党分子”,把他们吊在树上毒打。

天越来越亮,周围渐渐聚集了一圈围观的乡亲。孙重心想,索性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这帮武装分子和残忍至极的特务不一样。于是他表明身份,控诉渣滓洞的大屠杀,表示解放军就要打来了。

乡亲们听了孙重的话,纷纷要求给三人松绑,有老乡还端水来给他们喝。但“反共保民军”小头目坚持要把他们送到司令部。走到重庆师范学校前时,一名青年走出来,得知押送的是渣滓洞逃出来的共产党员,便对武装分子说:“你们还不知道吗?解放军都打到南岸了,城里当官的都跑光了,你们送过去不是找死吗?还不快把人放了!”小头目一听,觉得有道理,认为青年说得没错,就解开了三人身上的绳子。

孙重和狱友绝处逢生,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位青年是参加过学生运动的进步学生刘继涛。

孙重和钟林随后朝后山跑去,在乱坟堆里找到一座古墓躲了进去,不时听到山下有枪声。钟林的掌心在大屠杀中被打穿,只能用布带把手吊在胸前。孙重晚上爬出墓穴,在附近地里挖了红苕,两人就这么啃着吃,熬过了三个晚上。

山下的枪声逐渐稀少,孙重跑下山,一位乡亲告诉他,重庆已经解放两天了!为了救钟林,孙重拦下一辆过路进城的货车,辗转找到了狱友、被营救出狱的著名记者唐弘任,并在他帮助下,在临江门的“11·27”脱险同志联络处和其他战友会合,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后来,孙重还参与了收敛和辨认遇难革命者的工作,在现场,他的眼泪一直流,“他们原本,是可以和我们一起庆祝胜利的……”

图片1.png

宣扬红岩精神 每年作数十场报告

解放后,孙重进入市总工会工作,他是红岩村“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创办人,也是重庆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顾问。1986年退休后,他看到很多老年人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健康每况愈下,决心找一个地方,为老人提供科学健康养老的场所。找了三年,2003年,在歌乐山中梁镇茅山峡村,他看中了一座房子,700米的高山上到处是松林和茶林,空气清新。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里离渣滓洞直线距离只有约5公里。

当时买下房子和地需要50万元,一家人东拼西凑才买了下来,成为他们的新家,也成为孙重一心想打造的老年公寓。

退休后,孙重每年都要在外作数十场报告,还担任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辅导员。逐渐地,山上的老年公寓也成了一个据点,有单位找上门来,他就在山上为大家免费作报告,十几年来在家作了近百场,有的单位还把党课搬到了这里。

孙重内心总觉得,自己如果能多做一点事情,就能为难友们多尽一点心。

微信图片_20201231140527.jpg

爱看谍战片 常怀感恩之心

孙重平时爱看谍战片,像《潜伏》、《风筝》都看得津津有味,还会和老伴一起讨论,“这个送情报的环节容易被敌人发现吧?”“这位革命者刻画得很真实嘛!”

孙重还喜欢唱革命老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说着说着,老人就哼唱了起来,手在膝盖上打着拍子,眯着眼望着山对面,似乎又回到了那难忘的战争年代。

每年清明节和“11·27”纪念日,孙重会穿上他最喜欢的那件灰色夹克,爬上烈士墓一层层台阶,看望狱友们。他会平静地跟每一位长眠在此的狱友说,又是一年啦,你们看,我又老了一岁,你们还是那么年轻呐。

孙重觉得,自己只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倒在黎明前的战友们相比,唯独多了一份幸运。所以,在世上的每一天都不敢浪费。

“常怀感恩之心。”这是孙重时常对自己说的。

2017年,孙重老人因中风而住院。

他在2020年最后一天安静地离开。家人说,他可以和以前挂念的战友们见面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